
(1).考核功績。《孔叢子·問軍禮》:“有司簡功行賞,不稽于時。其用命者,則加爵受賜于祖尊之前。”
(2).輕視功利。《戰國策·燕策三》:“論不修身,義不累物,仁不輕絶,智不簡功。” 鮑彪 注:“簡,猶棄也。” 漢 劉向 《新序·雜事三》:“諺曰:‘仁不輕絶,知不簡功。’簡功棄大者,仇也。”
“簡功”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下有所區别,主要包含以下兩種解釋:
釋義:指對工作成果或功績進行審核、評定。這一含義源自古代文獻,如《孔叢子·問軍禮》提到“有司簡功行賞”,即相關部門考核功績後給予獎賞。
應用場景:多用于古代政治或軍事領域,強調對實際貢獻的客觀評估。
釋義:指對功名利益持淡泊态度,不刻意追求。如《戰國策·燕策三》中“智不簡功”,鮑彪注“簡,猶棄也”,即智慧的人不因功利而放棄原則。
應用場景:多用于強調道德修養或處世态度,例如讨論儒家“重義輕利”思想時。
另有少數資料(如)提到“簡功”可指“簡單的技藝或功夫”,但此解釋未見于權威古籍或主流詞典,可能是現代語境下的引申或誤讀,建議結合具體文獻謹慎使用。
參考資料:
《簡功》是一個漢語詞彙,表示事情、工作等能簡單而有效地完成。
《簡功》這個詞的部首是“竹”,總共四個筆畫。
《簡功》一詞最早出現在《漢書·京兆新都傳》中。它形容當時修築新都的工程簡單卻高效。後來,這個詞逐漸引申為各種事情簡單而有效地完成的意思。
《簡功》在繁體字中是「簡功」。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簡功」的字形并無太大差異。
1. 他通過合理的時間安排和高效的工作方式,成功地完成了這個項目,展現了他的簡功。
2. 這個鎖的設計相當簡練,隻需一個動作就能解鎖,真是個簡功。
組詞:簡單、功績、修行、工藝、辦法等。
近義詞:簡捷、簡便、簡易、簡單等。
反義詞:複雜、繁瑣、煩擾、蠻幹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