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猶率此,率領這些。《詩·周頌·噫嘻》:“率時農夫,播厥百穀。” 高亨 注:“率,領。時,是也,這些。”
(2).為時人的表率。 三國 魏 曹操 《授崔琰東曹掾教》:“君有 伯夷 之風, 史魚 之直,貪夫慕名而清,壯士尚稱而厲,斯可以率時者已。”
“率時”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根據語境不同存在兩種主要解釋,需結合發音和用法區分:
率領、帶領
源自《詩經·周頌·噫嘻》:“率時農夫,播厥百谷”,意為“帶領這些農夫播種谷物”。此處“率”通“率領”,“時”指“這些”。
作為表率
三國時期曹操在《授崔琰東曹掾教》中提到“斯可以率時者已”,指崔琰的品德可成為時人的榜樣。
現代部分詞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釋為“及時、迅速行動”,強調不拖延,適用于緊急場景。例如:“面對危機需率時響應”。
建議結合具體文獻或語境進一步确認含義。
《率時》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按照時間的要求行動。這個成語強調按照時限迅速行動,不拖延,抓緊時間完成任務。
《率時》這個成語的部首是“辶”和“日”,共包含9個筆畫。
《率時》的來源可以追溯到《晉書·列子傳》。在這部古代文獻中,有一則描述了列子(古代著名道家思想家)參見唐玄宗的故事。當時,唐玄宗詢問列子拯救國家的方法,列子回答道:“君主必先吸收照應,勵精圖治,書符以定兵饷,宜開張朝庭,省當初非之費,損逋稅免,今年豐裕,須速告示各都撫,使勤勿怠者征行戰士,以命諸君相師。”其中,“使勤勿怠者征行戰士,以命諸君相師”一句含有“率時”之意。
《率時》的繁體字為「率時」。
在古時候,漢字「率時」的寫法并未有太大差異。
他能夠率時完成任務,展現了高超的工作能力。
組詞:率領、率先、率衆、時刻不待人
近義詞:及時、迅速、趕緊
反義詞:拖延、耽擱、遲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