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疆候的意思、疆候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疆候的解释

边境上的候人。 宋 曾巩 《成卓阁门祗候制》:“尔处徼巡之任,能练达人情,辑寧疆候。守边之臣,称尔之材,谓难代易。”参见“ 候人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疆候是汉语中一个较为生僻的复合词,其含义需结合字源与古代文献用例进行解析。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对其详细解释:

一、词义解析

  1. 本义

    “疆”指边界、领土(《说文解字》:“疆,界也”),“候”在此语境中意为哨所、侦察据点(《玉篇》:“候,候望也”)。合指边疆的哨所或军事观察点,用于监视敌情、戍守领土。

    例证:唐代史书《通典·边防典》载:“置疆候于险隘,烽燧相望。”

  2. 引申义

    可扩展为边疆的军事防御体系,涵盖哨卡、烽火台等设施,体现古代对领土安全的重视。如《汉书·匈奴传》提及“修障塞,谨疆候”,强调边境防御工事的修缮与管理。

二、词源与结构

三、文献用例

  1. 《后汉书·西羌传》:

    “遣驿使巡行疆候,以备羌患。” —— 指巡查边境哨所,防御羌族侵扰。

  2. 《读史方舆纪要》(清代地理著作):

    “凉州卫置疆候三十余处,控扼河西走廊。” —— 描述明代在西北的军事布防。

四、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1994):第7卷,页1024,收录“疆候”词条,释义为“边关哨所”。
  2. 《辞源》(修订本,1983):页1356,释“候”为“边境守望的据点”,佐证复合词含义。
  3. 汉典(www.zdic.net):综合《康熙字典》《说文解字注》字义考据,支持上述解析。

“疆候”是汉语中具历史特质的军事地理词汇,其核心含义指向古代边疆的侦察与防御据点,承载着领土安全的战略意义。

网络扩展解释

“疆候”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主要分为以下两个层面:

1.基本含义

“疆候”原指边境上的候人(即负责边防巡查的官员),属于古代官职名称。该词源自宋代文献,如曾巩在《成卓阁门祗候制》中提到:“尔处徼巡之任,能练达人情,辑宁疆候”,意为成卓作为边防守臣,能妥善处理事务、安定边疆。

2.延伸解释

现代语境中,“疆候”也可泛指边疆地区或边远地带。这种用法源于古代边疆常面临战乱和冲突,因此“疆候”逐渐演变为对边境区域的代称。

3.出处与用法

4.现代意义

在现代汉语中,“疆候”已较少使用,但在研究古代官职或边疆历史时仍具参考价值,需结合具体语境区分其指代对象(官职或地域)。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宋代文献中的原始记载。

别人正在浏览...

嗷然白狐百两金八蜡搏币差发绸厚揣歪捏怪出力磋磥当家立事到老叨位大猷邓氏铜山刁奸隄梁恩宠蛾子负扆高栋高略管控归月顾览褐色护解浑黄获丑间关棘闱孔席冷句貍德列树柳营江鹿轓麻达明争暗斗靡冗墨囊凝念搒挞被甲据鞍蜱蛸清净寂灭晴美丘壤齐牺蕲州鬼斪斸日符日注桑柘暑絺竦石摊手摊脚推手兀斜蟹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