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戴的意思、感戴的詳細解釋
感戴的解釋
[be sincerely grateful for] 感激愛戴(用于對上級)
桓分部良吏,隱親醫藥,飧粥相繼,士民感戴之。——《三國志·朱桓傳》
詳細解釋
感激愛戴。《三國志·吳志·朱桓傳》:“往遇疫癘,穀食荒貴, 桓 分部良吏,隱親醫藥,飱粥相繼,士民感戴之。” 宋 葉適 《與趙丞相書》:“相公時在政府,實拔異之,使某由此有聞於世,雖嘗奉啟陳謝,而不敢叙道其感戴之私。”《金6*瓶6*梅詞話》第十七回:“既蒙先生指教,奴家感戴不淺。”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陝甘起義清方檔案》:“不獨 庚 一人銘感不忘, 陝 甘 億萬生靈,同深感戴。”
詞語分解
- 感的解釋 感 ǎ 覺出:感觸。感覺。感性。感知(客觀事物通過感覺器官在人腦中的直接反映)。感官。 使在意識、情緒上起反應;因受刺激而引起的心理上的變化:感動。感想。反感。好感。情感。敏感。感染。感召。感慨。感喟。感歎。自豪感。感人肺腑。百感交集。 對人家的好意表示謝意:感謝。感恩。感激。感愧。 筆畫數:; 部首:心; 筆順編號:
- 戴的解釋 戴 à 加在頭、面、頸、手等處:戴帽子。披星戴月。戴圓履方。不共戴天。 尊奉,推崇,擁護:戴仰。愛戴。擁戴。感恩戴德。 姓。 摘 筆畫數:; 部首:戈; 筆順編號: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感戴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感戴”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多個來源綜合解釋如下:
1.基本釋義
指因感激他人的恩惠而産生尊敬與擁護的情感,通常用于下級對上級或晚輩對長輩的語境。例如《三國志》中提到:“士民感戴之”,即表達民衆對官員德政的感激與愛戴。
2.詞源與用法
- 拼音:gǎn dài(注音:ㄍㄢˇ ㄉㄞˋ)。
- 結構:“感”指感激,“戴”意為尊奉、推崇,合稱強調情感與行動的雙重表達。
- 適用對象:多用于對上級、長輩或施恩者的情感反饋,如《紅樓夢》第六十二回中“我們爺兒們感戴不盡”。
3.例句與文獻引用
- 古代用例:
《三國志·朱桓傳》記載官員體恤百姓,“飧粥相繼,士民感戴之”。
- 現代造句:
“他對老師的幫助感戴不已”(參考自、11的造句示例)。
4.近義詞與延伸
- 近義詞:感激、感恩、擁戴。
- 心理學研究:現代研究将感戴視為積極心理特質,如大學生感戴量表的開發(提及)。
“感戴”強調因受惠而産生的深厚情感與尊敬态度,兼具文學與日常表達功能。如需更多例句或文獻出處,可參考《三國志》《紅樓夢》等經典文本。
網絡擴展解釋二
感戴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對别人的恩惠或幫助表示感激和敬意。感戴的拆分部首為心和冒,共有8畫。這個詞語源自古代漢字,是由感和戴兩個字組合而成的,表示對别人的幫助或恩情感到深深地感激之情。在繁體字中,感戴的寫法相同,沒有變化。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一些差異。感字的古代寫法是"橄榄",而戴字的古代寫法是"⺣頭冒"。這兩個字的合并形成了現代的感戴。這種合并字的方法在古代十分常見,可以通過合并兩個字的形狀,來表達新的含義。
以下是感戴的例句:
1. 我對你的幫助深感戴德。
2. 請接受我最誠摯的感戴之情。
在組詞方面,感戴可以與其他詞語組合,形成新的意義。例如,感恩戴德表示對别人的雅意表達感激之情,感戴不盡表示感激之情無以言表。
與感戴意思相近的詞語有:
1. 感激:對别人的恩情表示感謝和敬意。
2. 敬意:對别人的尊重和仰慕之情。
與感戴意思相反的詞語是:
忘恩負義:指對别人的幫助或恩情不予回報,甚至加以傷害。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