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堂吏的意思、堂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堂吏的解釋

唐 宋 時中書省的辦事吏員。原自中央各機構抽補。 宋太祖 以其擅中書事權,多生弊端,改令吏部于士人中選授。 宋太宗 太平興國 九年,始以京朝官充任。《宋史·王旦傳》:“ 旦 被責,第拜謝,堂吏皆見罰。”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堂吏”是古代官制中的特定職位,其含義和演變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定義與曆史背景

堂吏是唐宋時期中書省的核心辦事吏員,主要負責文書處理、政務協調等工作()。該職位最初通過從中央各機構抽調人員補充,後因權力過重引發弊端,宋太祖趙匡胤于開寶年間(968-976年)改革選拔制度,改由吏部從士人中選拔()。至宋太宗太平興國九年(984年),進一步升級為京朝官充任,提升了職位層級()。

二、職能演變與争議

  1. 唐代職能:作為中書省基礎行政人員,承擔诏令起草、公文傳遞等事務性工作。
  2. 宋代改革動因:因堂吏長期把控中樞文書渠道,出現“擅中書事權”現象,如《宋史·王旦傳》記載堂吏曾因過錯受罰,反映出其實際影響力()。
  3. 清代延續:演變為各部院屬吏,稱“經承”,延續了文書管理的核心職責()。

三、語義延伸

在成語使用中,“堂吏”被賦予比喻義,代指不負責任或能力不足的官員。這種語義轉化源于古代民衆對基層吏員推诿塞責現象的觀察()。

注:以上信息綜合自古代官制文獻及權威辭典釋義,如需深入研究,可查閱《宋史·職官志》等原始史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堂吏

堂吏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堂”和“吏”兩個字組成。

拆分部首和筆畫

“堂”字的部首是土,筆畫數為三;“吏”字的部首是口,筆畫數為六。

來源

《堂吏》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封建社會的政府機構。堂吏原指在官署堂屋内從事文書、檔案等事務的行政人員。

繁體

《堂吏》這個詞的繁體字為「堂吏」。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堂吏」這個詞的字形可能與現代稍有不同,但整體意思和用法基本相同。

例句

1. 宋代的堂吏是由科舉考試選*********的。

2. 在古代官僚體制中,堂吏是處理政務的重要人員。

組詞

堂吏:堂屋+吏員

近義詞

堂官、堂戶、堂屬

反義詞

文職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