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代賓主相見,客人登東階而上以示謙抑,稱“降等”。《禮記·曲禮上》:“客若降等,則就主人之階;主人固辭,然後客復就西階。” 孫希旦 集解:“愚謂客就主人之階,謂入門而右也。主人固辭,然後客復就西階,謂轉而向左也。主人與客之辭讓,皆在門内。”
(2).降低官階。 清 昭槤 《嘯亭雜錄·王公降襲次第》:“而考以譒譯、馬步射,其伎皆優等,然後授以本職,否則遞相降等授爵。”參見“ 降階 ”。
“降等”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降等”指降低身份、地位或級别,通常用于描述因失寵、犯錯等原因導緻原有地位被貶低的情況。例如官員被降職、爵位被削減等。
在古代賓主相見時,客人若“降等”,即主動登東階(主人之階)以示謙遜,而非遵循常規的西階(客階)。若主人再三推辭,客人再轉回西階。這一禮儀記載于《禮記·曲禮上》。
清代文獻中,“降等”特指降低官階或爵位。例如,清代王公若考核不合格,會被“遞相降等授爵”。類似表述也見于《左傳》中的“降階”,指降低政治等級。
如需更完整的例句或曆史典故,可參考《禮記》《嘯亭雜錄》等文獻來源。
《降等》是一個漢語詞語,具有動詞的意義,指因某種原因使地位、級别或身份下降,與原先相比變得低于之前的狀态。
《降等》的拆分部首為「⻖」,部首意為山。整個詞語的筆畫總數為11畫。
《降等》一詞的來源較為明确,它由「降」和「等」兩個字組成。其中,「降」意為下降、降低,而「等」指等級、身份。此詞為漢字的簡化字,傳統繁體字為「降等」。
在古代漢字中,寫作「降等」的寫法與現代相同,沒有明顯的差異。
1. 由于工作表現不佳,他的職位被降等為普通員工。
2. 這場失利使國家的聲譽在國際上降等了。
與《降等》意義相關的組詞有:
1. 降職:指職務、職位下降。
2. 降級:指等級、級别下降。
3. 降低:指程度、水平的減少。
4. 降格:指地位、身份的下降。
與《降等》意義相近的詞語有:
1. 降低:表示使某物或某人的狀态或水平下降。
2. 貶低:表示對某人或某事物作出貶損評價,使其地位低于原先。
與《降等》相反意義的詞語為:
1. 升職:表示職務、職位的提升。
2. 提升:指程度、水平或地位的上升。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