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教義的意思、教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教義的解釋

[theology;religious creed(doctrine)] 指一種宗教所信奉和宣揚的神學道理思想

詳細解釋

(1).禮教、名教的旨意。 南朝 梁 任昉 《為卞彬謝修卞忠貞墓啟》:“陛下弘宣教義,非求效於方今。”《北史·薛辯傳》:“砥行礪心,困而彌篤,服膺教義,爰至長成。” 唐 王維 《為王常侍祭沙陀鄯國夫人文》:“教義所及,忠信彌篤。”

(2).某一宗教所信奉的義理。 南朝 梁 沉約 《究竟慈悲論》:“ 釋 氏之教義本慈悲。” 朱光潛 《但丁的<論俗語>》:“*********會的神權中心、來世主義和禁欲主義的教義是在 希臘 羅馬 古典文化長期紮根的地區裡傳播開來的。”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教義”一詞的詳細解釋如下:

一、基本定義
教義指某一宗教或思想體系所信奉的核心理論、宗旨及行為準則,通常包含對宇宙觀、倫理規範、修行方式等系統化的闡述。例如佛教以“四聖谛”為教義基礎,基督教的核心教義則圍繞“三位一體”展開。

二、曆史演變

  1. 古代含義:早期指禮教與名教的宗旨,如南朝梁代文獻中“教義”多與儒家倫理相關(例:任昉《為卞彬謝修卞忠貞墓啟》提及“弘宣教義”)。
  2. 宗教擴展:南北朝後逐漸特指宗教理論,如梁代沈約稱佛教教義“本慈悲”,唐代王維描述教義對信徒行為的指導作用。

三、現代應用

四、特點與作用
具有權威性(如基督教教義對西方倫理的塑造)、系統性(伊斯蘭教《古蘭經》涵蓋法律與道德規範),并作為文化紐帶維系信仰群體的認同。

網絡擴展解釋二

教義的意思

教義是指宗教、哲學、學科等領域内的基本原則、信條或教導。它是人們在特定領域内對于觀念、信仰、知識或學說的總結和規範。

拆分部首和筆畫

教義的字形由“孝”和“言”兩個部分組成。其中,“孝”表示尊敬和孝順,作為教育和信仰的基石;而“言”則表示言論和言教。

教義的拆分部首為“孝”,它位于字的左側。

教義的總筆畫數為11個。

來源和繁體字

教義一詞最早是在中國古代儒家經典《禮記》中出現的。《禮記》是中國古代儒家經典之一,記載了古代禮儀制度和道德規範。教義一詞通過《禮記》傳承至今。

在繁體字中,教義的寫法為「敎義」。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教義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它的古體字中的“義”字在上方有一個“半”字形部分,表示人的一半身軀,強調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這種寫法給人一種朝向正義的印象。

例句

1. 信奉佛教的人們深信佛陀的教義能帶來内心的甯靜。

2. 這位教授在他的研究中提出了一種新的教義,引起了學界的廣泛關注。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教條、教誨、教導

近義詞:信條、義理、信仰

反義詞:異教、異端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