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賤俘的意思、賤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賤俘的解釋

降臣對自己的謙稱。 晉 李密 《陳情表》:“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賤俘”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jiàn fú,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差異,主要包含以下兩種解釋:


一、核心含義:降臣的謙稱

  1. 基本釋義
    指投降的臣子對自己的謙稱,常用于古代文獻或正式場合,表達身份卑微、地位低下的自謙态度。例如晉代李密在《陳情表》中寫道:“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通過“賤俘”一詞強調自己作為亡國者的卑微身份。

  2. 詞源解析

    • 賤:本義為“低賤、卑微”,引申為謙辭,如“賤姓”“賤内”。
    • 俘:原指戰争中被擒獲的人,如“俘虜”。
      二字結合後,特指因戰敗投降而地位低微的人,後演變為降臣的自謙用語。

二、引申含義:被輕視的人

部分資料(如查字典)提到,“賤俘”可比喻“被人輕視、看不起的人”。例如在非正式語境中,可能用此詞形容社會地位或能力低下者,但這一用法較為少見,且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三、典型用例

  1. 《陳情表》中的經典引用
    李密以“亡國賤俘”自稱,既表明自己曾屬敵國降臣的身份,又通過自謙表達對當朝皇帝的恭敬。
  2. 古代降臣的文書用語
    常見于歸順者向新君主表忠心的文書中,用以降低自身姿态,凸顯對新政權的臣服。

四、注意事項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陳情表》原文或古代漢語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賤俘》是什麼意思

《賤俘》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被俘虜的敵方士兵或平民。賤指低賤,指這類人在戰争中失去了自由和尊嚴,成為敵人的俘虜。

賤俘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賤俘》的拆分部首為貝(bèi)和亻(rén),拆分後的筆畫為14畫。

賤俘的來源

《賤俘》一詞源于古代漢語,早在《漢書·律曆志》中就有記載。在古代戰争中,獲得敵人的俘虜被視為一種戰果,其中被俘的敵方士兵或平民被稱為賤俘。

賤俘的繁體字

《賤俘》的繁體字為「賤俘」。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有所變化,不同于現代漢字的寫法。古時候《賤俘》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請參考古代典籍和文獻以獲取确切的古代寫法。

賤俘的例句

1. 在這場戰争中,很多敵方士兵成了賤俘,被帶回了我軍的陣營。

2. 這些賤俘被安置在臨時的俘虜營地,接受審訊和盤問。

賤俘的組詞

賤役、俘虜、戰俘、捕虜、俘擄等。

賤俘的近義詞

俘虜、戰俘、捕虜、俘擄等。

賤俘的反義詞

解救、釋放、脫困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