稉稌的意思、稉稌的詳細解釋
稉稌的解釋
粳稻和糯稻。亦泛指水稻。 晉 左思 《魏都賦》:“水澍稉稌,陸蒔稷黍。”
詞語分解
- 稉的解釋 稉 ī 同“粳”。 筆畫數:; 部首:禾; 筆順編號:
- 稌的解釋 稌 ú 稻子:“豐年多黍多稌。” 特指糯稻。 又特指粳稻:“凡會膳食之宜,牛宜稌,羊宜黍。” 稌 ǔ 山芋;山藥。 筆畫數:; 部首:禾;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稉稌”的詳細解釋如下:
一、發音與注音
二、基本釋義
“稉稌”是古漢語詞彙,由兩種稻類名稱組合而成:
- “稉”(粳):指粳稻,屬于非黏性水稻,米粒短圓,口感較硬。
- “稌”(糯):指糯稻,米粒黏性較強,常用于制作糕點或釀酒。
合稱可泛指所有水稻品種,特指古代農耕文化中對主要糧食作物的統稱。
三、出處與示例
該詞最早見于晉代左思的《魏都賦》:“水澍稉稌,陸莳稷黍。”
釋義:在濕潤地帶種植水稻(稉稌),在旱地種植粟米和黍子。此句體現了古代因地制宜的農業觀念。
四、現代應用
現代漢語中“稉稌”已較少使用,多見于古典文獻或農史研究領域。其含義可對應現代“水稻”或“稻谷”的統稱,但更強調品種細分。
總結
“稉稌”是兼具具體品種指代與泛稱功能的古漢語詞彙,反映了中國古代農業的精細化分類特點。如需了解更多古籍用例,可查閱《魏都賦》相關注釋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稉稌》是一個漢字詞語,其意思是指稻谷的雜質、不純淨的米、碎米。下面将對該詞進行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反義詞等進行詳細介紹。
拆分部首和筆畫:
《稉稌》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的部首是“禾”(表示與農業、農作物有關),右邊的部首是“米”(表示與谷物、米飯有關)。它的總筆畫數為15個。
來源:
《稉稌》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農耕社會。稻谷在采收過程中往往會混雜一些雜質和不完整的碎米,因此人們對這些雜質産生了獨特的稱謂,即《稉稌》。
繁體:
在繁體字中,稉稌的寫法保持不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稉稌的寫法與現在相比略有差異。具體來說,稉字的上部為“禾”字旁,下部為“敬”字旁,稌字的上部為“禾”字旁,下部為“者”字旁。
例句:
1. 這袋米中夾雜了不少稉稌。
2. 他将米粒細心地挑出了所有的稉稌。
組詞:
稉稌可以與其他詞彙組合使用,如:“稉稌糧”(指不純淨的稻米)。
近義詞:
與稉稌意思相近的詞彙有:“碎米”、“雜質”。
反義詞:
與稉稌意思相反的詞彙是:“純淨米”。
通過以上内容的介紹,相信你已經對《稉稌》這個詞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反義詞有了初步了解。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