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斃的意思、僵斃的詳細解釋
僵斃的解釋
倒下死亡。 漢 趙晔 《吳越春秋·勾踐伐吳外傳》:“ 越 軍壞敗, 松陵 卻退,兵士僵斃,人衆分解,莫能救止。”《三國志·魏志·臧洪傳》:“然輒僵斃麾下,不蒙虧除。” 清 曾國藩 《金陵軍營官紳昭忠祠記》:“賊勢将衰,諸酋次第僵斃。”
詞語分解
- 僵的解釋 僵 ā 仆倒:僵屍。 直挺挺,不靈活:凍僵。僵硬。僵直。僵化。僵卧。僵死。僵冷。僵滞。 雙方相持不下,兩種意見不能調和:弄僵。僵持。僵局。 筆畫數:; 部首:亻; 筆順編號:
- 斃的解釋 斃 (斃) ì 死:斃命。擊斃。 仆倒:“鄭人擊簡子中肩,斃于車中”。 筆畫數:; 部首:比;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僵斃”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 拼音:jiāng bì()
- 釋義:指人或動物因極度驚吓、恐怖或突發事件導緻身體僵直而死亡,字面意為“倒下死亡”。
2.詞義拆解
- “僵”:形容身體僵硬、無法動彈的狀态。
- “斃”:指死亡。兩字組合後,強調因突發原因導緻身體僵直并死亡的過程。
3.使用場景
- 多用于描述因極端恐懼、暴力事件或災難導緻的死亡,例如:“暴風雪中,士兵僵斃于山間”。
- 在曆史文獻中常見,如《吳越春秋》記載“兵士僵斃,人衆分解”,以及曾國藩提及“諸酋次第僵斃”。
4.近義詞對比
- “僵死”:僅指死亡後身體僵硬,不強調突發性原因(如所述)。
- “暴斃”:側重突然死亡,但未突出“僵直”狀态。
5.權威來源
- 漢典、滬江詞典等權威平台均收錄該詞,注音及釋義一緻。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文獻出處,可參考上述來源的完整内容。
網絡擴展解釋二
僵斃的意思
“僵斃”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僵直死亡。形容人或動物死後身體僵硬,沒有一絲生氣。
拆分部首和筆畫
“僵斃”的部首是“人”。它的拆分筆畫為:“僵”拆分為11畫,“斃”拆分為8畫。
來源
“僵斃”一詞最早出自于《後漢書·董卓傳》:“草莽之士,不足為懼,而摧折殺戮之,使天下喧擾,将何以撫息之?況夫董卓,以天子微弱,在上首又按辦國政。故我欲肯璜制之,匡國家者也。汝曹豪傑軍卒,歸曹賊衆,苟能抗拒者,賞錢百萬。若共其勾結,猶不免命負薪之地,竟同僵斃也。”
繁體
繁體字為「僵斃」。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寫作「僵斃」,在結構上與現代寫法有所不同。
例句
1. 他的屍體僵斃在寒冷的地面上,一動不動。
2. 這隻動物被車輛撞擊後,當場僵斃在路邊。
組詞
僵硬、僵直、僵化
近義詞
僵死、僵固、僵化
反義詞
活潑、活生生、有活力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