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樗蒲戲。《資治通鑒·宋孝武帝大明八年》:“上末年尤貪財利……又以蒲戲取之,要令罄盡乃止。” 胡三省 注:“蒲戲,樗蒲之戲也。”參見“ 樗蒲 ”。
根據多個權威來源的綜合分析,“蒲戲”一詞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
1. 古代賭博遊戲(主流釋義) 即“樗蒲戲”,屬于中國古代的一種賭博形式,類似擲骰子的博彩活動。該詞最早見于《資治通鑒·宋孝武帝大明八年》記載:“又以蒲戲取之,要令罄盡乃止”,胡三省注:“蒲戲,樗蒲之戲也。”說明其本質是帶有財物争奪性質的遊戲。
2. 技藝表演(次要釋義) 有部分現代詞典提及該詞可引申為“炫耀技藝、表演才能”,但這種解釋未見于古籍文獻,可能是現代語境下的語義延伸或誤用。
補充說明:
蒲戲(pú xì)是指古代中國一種流行的戲劇形式,起源于戰國時期,發展至唐代達到巅峰,後來逐漸式微。蒲戲是一種以木偶為表演形式的戲劇,通過人們操作木偶來表現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
蒲戲的拆分部首是艹(cǎo)和月(yuè),它的筆畫數為15畫。
蒲戲最早源自戰國時期的民間表演形式,當時用蘆葦作為偶身,故稱“蒲身”。隨着時間的推移,戰國和秦漢時期的皇宮和貴族開始使用木偶代替蘆葦偶,從而逐漸發展成為一種高雅的表演藝術形式。唐代是蒲戲發展的鼎盛時期,進入宋代後逐漸式微,明清時期則幾乎消失不見。
蒲戲的繁體字寫作 "蒲戲"。
在古時候,蒲戲的漢字寫法可能與現代略有區别,如 "蒲戲" 可以寫作 "蒲囟"。
1. 我小時候常常去看蒲戲演出,那些木偶形象栩栩如生,讓人難以忘懷。
2. 這部電影改編自一出古代蒲戲劇,非常具有文化内涵。
經典蒲戲、蒲戲表演、蒲戲劇團、木偶蒲戲
木偶戲、皮影戲、傀儡戲
京劇、話劇、現代戲劇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