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梯與船。登山渡水的工具。 唐 呂溫 《與族兄臯請學<春秋>書》:“翹企聖域,莫知所從,如仰高山、臨大川,未獲梯航,而欲濟乎深、臻乎極也。” 清 趙翼 《八十自壽》詩:“炎徼風清無瘴癘,蠻陬地闢有梯航。”
(2).引申指有效的途徑。 明 謝榛 《四溟詩話》卷三:“悟不可恃,勤不可間;悟以見心,勤以盡力:此學詩之梯航也。”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白于玉》:“曩所授,乃《黃庭》之要道,仙人之梯航也。”
(3).亦作“ 梯杭 ”。“梯山航海”的省語。謂長途跋涉。 唐玄宗 《賜新羅王》詩:“玉帛遍天下,梯杭歸上都。”杭,通“ 航 ”。 宋 張孝祥 《念奴嬌·仲欽提刑仲冬行邊》詞:“梯航入貢,路經頭痛身熱。”
(4).指水陸交通。 明 梁辰魚 《浣紗記·治定》:“而今應受天王寵,看萬國梯航一旦通。” 嚴複 《論世變之亟》:“自勝代末造,西旅已通,迨及國朝,梯航日廣。”
(5).比喻引薦人才。 唐 黃滔 《啟刑部鄭郎中》:“郎中模楷詞林,梯航名路,每慮或遺於片善,常憂不採於一言。”
“梯航”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tī háng(注音:ㄊㄧ ㄏㄤˊ),其含義可從以下五個層面解析:
本義
指登山渡水的工具“梯”與“船”,象征跨越險阻的載體。如唐代呂溫提到“未獲梯航,而欲濟乎深”,比喻缺乏途徑難以達成目标。
引申義
代指“有效途徑”,如明代謝榛在《四溟詩話》中稱“悟”與“勤”為“學詩之梯航”,強調方法與努力的重要性。
典故省語
源自成語“梯山航海”,指長途跋涉的艱辛。例如唐代玄宗詩句“梯杭歸上都”(“杭”通“航”),描述遠道而來的朝貢。
交通含義
泛指水陸交通。清代趙翼詩中“蠻陬地闢有梯航”即指偏遠地區因交通開發而聯通外界。
比喻義
引申為“引薦人才”,但此用法較為少見。
該詞從具體工具演變為抽象概念,涵蓋途徑、跋涉、交通等多重内涵,常見于古代文獻。如需更多例證,可參考漢典(來源3)或相關詩詞典籍。
《梯航》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爬梯上樓。具體來說,梯指的是用于登高的工具,航指的是沿着特定的道路行進。因此《梯航》常常用來形容人們爬梯上樓的行為。
梯航由兩個部首組成,其中“梯”部由木字旁構成,表示與木相關的事物;“航”部則由舟字旁構成,表示與船舶相關的事物。整個詞語共有15個筆畫。
《梯航》一詞最早出現在古代文學作品《毛詩·梁》中,用來描述人們使用梯子爬上高樓的情景。隨着時間的推移,這個詞逐漸被人們用于日常生活中,形容爬梯上樓的行為。
梯航的繁體字為「梯航」,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梯航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以《說文解字》為例,其古漢字寫法為「梯行」。這種寫法将梯航的兩個字分開,用行字旁代替現代寫法中的航字旁。
1. 他們沒有電梯,隻能用梯航上樓。
2. 小明手腳靈活,梯航上下總是很快。
梯航可以與其他詞語組合成新的詞語,例如:
1. 梯航樓梯:指用于攀爬上樓的樓梯。
2. 梯航技巧:指攀爬梯子時需要掌握的技巧和方法。
梯航的近義詞是攀爬、登高;反義詞是下降、下樓。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