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梯航的意思、梯航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梯航的解釋

(1).梯與船。登山渡水的工具。 唐 呂溫 《與族兄臯請學<春秋>書》:“翹企聖域,莫知所從,如仰高山、臨大川,未獲梯航,而欲濟乎深、臻乎極也。” 清 趙翼 《八十自壽》詩:“炎徼風清無瘴癘,蠻陬地闢有梯航。”

(2).引申指有效的途徑。 明 謝榛 《四溟詩話》卷三:“悟不可恃,勤不可間;悟以見心,勤以盡力:此學詩之梯航也。”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白于玉》:“曩所授,乃《黃庭》之要道,仙人之梯航也。”

(3).亦作“ 梯杭 ”。“梯山航海”的省語。謂長途跋涉。 唐玄宗 《賜新羅王》詩:“玉帛遍天下,梯杭歸上都。”杭,通“ 航 ”。 宋 張孝祥 《念奴嬌·仲欽提刑仲冬行邊》詞:“梯航入貢,路經頭痛身熱。”

(4).指水陸交通。 明 梁辰魚 《浣紗記·治定》:“而今應受天王寵,看萬國梯航一旦通。” 嚴複 《論世變之亟》:“自勝代末造,西旅已通,迨及國朝,梯航日廣。”

(5).比喻引薦人才。 唐 黃滔 《啟刑部鄭郎中》:“郎中模楷詞林,梯航名路,每慮或遺於片善,常憂不採於一言。”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梯航”一詞在漢語中具有豐富的内涵,主要包含以下三層含義,均源自其字面組合與曆史文獻的印證:

  1. 本義:登山與航海

    字面指“梯山航海”,即翻越山嶺(如架梯攀登)和橫渡海洋。這層含義強調長途跋涉、曆經艱險的旅程。

    來源:《漢語大詞典》收錄此義項,并引古代文獻佐證“梯航”指翻山越海的長途遠行。

  2. 引申義:旅途或交通工具

    由“登山航海”引申指長途旅程本身,或泛指車船等交通工具。例如古文中“梯航萬裡”形容路途遙遠,“梯航輻辏”形容車船聚集、交通繁忙。

    來源:《辭源》等工具書明确列出此引申義,古代詩詞及奏章中常見此類用法。

  3. 象征義:國家歸附與朝貢之路

    最具文化特色的是其政治象征意義,常以“梯山航海”或“梯航”指代遠方的國家或部族不畏艱險前來歸順、朝貢,體現“萬國來朝”的盛況。如“梯航入貢”即指他國通過海陸長途跋涉前來進貢。

    來源:曆代史書(如《舊唐書》《宋史》)及帝王诏書中頻繁使用此象征義,如唐代柳宗元文中“梯航畢達”即形容四方來朝。

權威參考來源(符合原則):

現代使用提示:

“梯航”在現代漢語中較少單獨使用,多出現于“梯山航海”成語或仿古語境中,用于形容艱險旅程或文化交流的壯舉(如“絲綢之路是古代梯航之路”)。其“萬國來朝”的象征義常見于曆史叙述與文化研究領域。

網絡擴展解釋

“梯航”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tī háng(注音:ㄊㄧ ㄏㄤˊ),其含義可從以下五個層面解析:

  1. 本義
    指登山渡水的工具“梯”與“船”,象征跨越險阻的載體。如唐代呂溫提到“未獲梯航,而欲濟乎深”,比喻缺乏途徑難以達成目标。

  2. 引申義
    代指“有效途徑”,如明代謝榛在《四溟詩話》中稱“悟”與“勤”為“學詩之梯航”,強調方法與努力的重要性。

  3. 典故省語
    源自成語“梯山航海”,指長途跋涉的艱辛。例如唐代玄宗詩句“梯杭歸上都”(“杭”通“航”),描述遠道而來的朝貢。

  4. 交通含義
    泛指水陸交通。清代趙翼詩中“蠻陬地闢有梯航”即指偏遠地區因交通開發而聯通外界。

  5. 比喻義
    引申為“引薦人才”,但此用法較為少見。

該詞從具體工具演變為抽象概念,涵蓋途徑、跋涉、交通等多重内涵,常見于古代文獻。如需更多例證,可參考漢典(來源3)或相關詩詞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白羽扇跋録棒喝主義般配報社椑柿筆耕硯田騁辨逞勝塵世創調春江丹蕖大舌頭竳竳電磁泵恫疑虛喝都來逗笑兒分叙服禫撫惜付之東流公理化方法鈎貫海漕還役會甯昏朝谏曹湔祓将然靜君盡年狙詭跨立料猜理考潑醅巧上加巧樵蒸七嘴八舌取予日事錢睿幄入寝璱璱申畫屍喪貪醟銅樓王陽術問道五推下溝顯軌詳擇戲出兒謝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