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年生草本植物,全株有灰白色絨毛,葉子長圓形或條狀披針形,頭狀花序,瘦果長圓形。全草入藥,對流行性感冒等有療效。
火絨草是菊科火絨草屬多年生草本植物的統稱,學名Leontopodium,漢語中又稱“雪絨花”。該名稱由“火絨”與“草”複合構成,“火絨”指其幹燥莖葉在古代被用作引火材料,“草”體現其植物屬性。
植物學特征:植株高15-40厘米,全株被白色綿毛,頭狀花序呈傘房狀排列,苞葉開展形成星芒狀結構。主要分布于亞歐大陸海拔1500-3000米的高山草甸,我國河北、山西等地均有生長記錄。
文化象征:奧地利将其定為國花,在《音樂之聲》等文藝作品中象征堅貞與勇氣。阿爾卑斯山區傳說中,青年攀岩采摘雪絨花以證明愛情,形成獨特的民俗意象。
藥用價值:清代《植物名實圖考》記載其全草可入藥,現代藥理學研究發現其含有的火絨草素具有抗炎作用。歐洲傳統醫學中亦用于治療呼吸道疾病。
生态意義:作為高山生态系統的指示物種,其絨毛結構能有效保持水分,幫助植株抵禦強紫外線與低溫環境。
火絨草(學名:Leontopodium leontopodioides)是菊科火絨草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多重文化内涵和實用價值。以下是綜合解釋:
形态特征
植株高15-30厘米,全株密被白色或灰白色絨毛。葉片呈線形或條狀披針形,長1.5-5厘米,邊緣平或反卷。頭狀花序傘房狀排列,總苞半球形,小花雌雄異株,雄花花冠漏鬥狀,雌花花冠絲狀。
生長習性
適應幹旱環境,分布于海拔100-3200米的草原、石礫地等。喜冷涼氣候,耐旱、耐瘠薄,忌炎熱和澇漬。
傳統功效
全草入藥,性寒、味微苦,具有清熱涼血、利尿的功效,常用于治療急性腎炎、蛋白尿、血尿等病症。
現代研究
部分研究認為其提取物對流行性感冒有一定輔助療效。
主要分布于中國西北地區(新疆、青海、甘肅等)及歐洲、西亞。因其獨特的生态價值和觀賞性,部分地區已将其作為特色植物保護。
如需更完整的分類學或藥理信息,可參考(搜狗百科)及(植物學文獻)。
班文兒怭怭擘蘭殘蕩策高足除毀翠筱錯出儋何蹈古道殺吊打低頭喪氣方天戟風簡諷玩赅博膏粱纨袴工資分鈎曲寡慮管窺蠡測鼓箫黃鹄音黃制化外華馔彗氣胡梨急傳濟涉記述擊托俊靈匡導兩國相争,不斬來使理懷鱗光流磻流豔鸾雞脈絡分明茅社民壯墨辟片斷潑無徒蒲車潛移默化寝飯窮道桑蔭未移騷人逸客殊調束雲擔雪提撕無忤小海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