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年生草本植物,全株有灰白色絨毛,葉子長圓形或條狀披針形,頭狀花序,瘦果長圓形。全草入藥,對流行性感冒等有療效。
火絨草(學名:Leontopodium leontopodioides)是菊科火絨草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多重文化内涵和實用價值。以下是綜合解釋:
形态特征
植株高15-30厘米,全株密被白色或灰白色絨毛。葉片呈線形或條狀披針形,長1.5-5厘米,邊緣平或反卷。頭狀花序傘房狀排列,總苞半球形,小花雌雄異株,雄花花冠漏鬥狀,雌花花冠絲狀。
生長習性
適應幹旱環境,分布于海拔100-3200米的草原、石礫地等。喜冷涼氣候,耐旱、耐瘠薄,忌炎熱和澇漬。
傳統功效
全草入藥,性寒、味微苦,具有清熱涼血、利尿的功效,常用于治療急性腎炎、蛋白尿、血尿等病症。
現代研究
部分研究認為其提取物對流行性感冒有一定輔助療效。
主要分布于中國西北地區(新疆、青海、甘肅等)及歐洲、西亞。因其獨特的生态價值和觀賞性,部分地區已将其作為特色植物保護。
如需更完整的分類學或藥理信息,可參考(搜狗百科)及(植物學文獻)。
《火絨草》是一個指代植物的詞語,通常指的是一種觀賞植物,學名為紅花火絨草,屬于傘形科。它常見于中國南方地區,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度可達30-60厘米,非常美麗,花朵呈現鮮豔的紅色。
《火絨草》這個詞可以拆分為三個部首:火、絨、草。其中,“火”是火字旁,表示與火有關;“絨”是纟字旁,表示與絨有關;“草”則表示與草有關。
在筆畫方面,它由11畫組成:火(4畫)+絨(6畫)+草(5畫)。
《火絨草》這個詞的來源較為簡單,是由植物的名稱組成。繁體字“火絨草”的書寫形式保留了與簡體字相同的部首和筆畫,隻是在形狀上稍有變化,比如“絨”字的“纟”旁變為“糸”旁。
在古時候,人們使用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但是,《火絨草》這個詞并沒有出現太大變化。在古代,它可能沒有繁體字形式,而是使用傳統的簡化字形書寫,比如“絨”字的“纟”旁在古代可能書寫為“糹”旁。
1. 這片花園裡種滿了美麗的火絨草,絢麗多彩,令人陶醉。
2. 他特地買了一盆火絨草放在書桌上,以增添室内的綠意。
- 火焰:n. 燃燒時放出的明亮光和熱。例如:“蠟燭上的火焰搖曳不定。”
- 絨線:n. 用來編織、縫制等用途的細絨線。例如:“我正在織一條絨線圍巾。”
- 草地:n. 長滿草的地面。例如:“孩子們在草地上嬉戲玩耍。”
火絨草具有鮮豔的紅花,因此也可以用其他描述紅色花卉的近義詞來替代,比如:
- 紅花:它是指紅色的花朵。例如:“花壇裡開滿了各種各樣的紅花。”
- 紅色觀賞植物:這個詞組可以用來指代具有紅色花朵的觀賞植物,包括火絨草。
火絨草是一種紅色的植物,與之相反的詞語應該表示白色或其他顔色的植物,如:
- 白花:指白色的花朵。例如:“公園裡有很多白花盛開。”
- 白色觀賞植物:這個詞組可以用來指代具有白色花朵的觀賞植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