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衰败;毁败。 唐 白居易 《短歌行》之一:“人无根蒂时不驻,朱颜白日相隳頽。” 宋 欧阳修 《论盗贼事宜札子》:“又见国家纲纪隳頽,法令宽弛,赏罚不立,善恶不分,体弱势危,可忧可惧。”
(2).消失;消沉。 宋 司马光 《和景文议交绝句》:“邇来友义渐隳頽,直谅多闻贵不回。” 明 梁辰鱼 《浣纱记·放归》:“寡人据于蒺藜,入于幽谷,颜色憔悴,志气隳頽。” 郭沫若 《塔·喀尔美萝姑娘》:“我的性格已为她隳颓,我的灵肉已为她糜烂,我的事业已为她抛掷,我的家庭已为她离散了。”
“隳颓”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huī tuí,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衰败;毁败
指事物或状态的逐渐衰落、崩塌。
例句:
消失;消沉
多指精神、意志的消退或情感的萎靡。
例句:
若需进一步了解“颓”的单独释义(如“颓然”“颓放”),可参考古籍《礼记》《北史》等。
《隳颓》这个词是指破坏或毁灭,一般用来描述建筑物、结构、体制等被破坏得支离破碎或彻底崩溃的状态。
《隳颓》这个词是由部首“隹”和“颓”组成。其中,部首“隹”表示鸟的类别,描绘了鸟飞离的样子,而“颓”表示崩溃、垮塌的意思。
根据这个词的拆分,部首“隹”的笔画数为5画,而“颓”的笔画数为15画。
《隳颓》最初出现在《诗经》中的《大雅·荡》这首诗中:“瞻彼淇澳,薄言采亳。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奭兮。其曲则陈,谿尔水陈。”其中,“隳颓”形容了水势湍急,气势激烈的样子。
《隳颓》在繁体中的写法为「隳頹」。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随着字形的演变,「隳颓」的写法也发生了变化。例如,汉代的著名篆书《千字文》中,“颓”字的形状是较现代写法略为扁平。在后来的历代字书中,这个字的构造和写法逐渐固定下来。
1. 建筑经过岁月的侵蚀,如今已经隳颓不堪。
2. 这个家族经营了几代,却因为内讧而隳颓。
3. 战争的摧残让这个城市隳颓成废墟。
组词:颓败、颓靡、颓丧。
近义词:毁灭、瓦解、崩溃。
反义词:兴盛、繁荣、壮大。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