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诲让的意思、诲让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诲让的解释

训诲斥责。 唐 颜真卿 《开府仪同三司太尉兼侍中河南副元帅李公神道碑铭》:“虽已官达,小不如意,犹加诲让之责,故能济其勋业。”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诲让”是一个汉语复合词,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诲让”指训诲斥责,即通过教导的方式指出错误并进行责备。该词常见于古典文献,强调教育者以严厉但引导性的态度纠正他人过失。


二、词语结构分析

  1. 诲(huì):本义为教导、诱导,如《论语》中“诲人不倦”。
  2. 让(ràng):此处并非常见的“谦让”义,而是指“责备、责让”。
    组合后,“诲让”融合了教导与训诫的双重含义。

三、经典出处

唐代颜真卿《李公神道碑铭》中提到:“虽已官达,小不如意,犹加诲让之责,故能济其勋业。”
(释义:即使对方已身居高位,若稍有不足,仍会加以训导斥责,因此能助其成就功业。)


四、例句与用法

  1. 古籍例句:如上述颜真卿碑文。
  2. 现代造句(参考):
    “老师对学生的错误不姑息,总是诲让相济,引导他们改正。”

五、近义词与反义词


“诲让”是带有古典色彩的词汇,多用于正式或书面语境,体现教育者既严格又负责的态度。其核心在于通过训导实现纠错,而非单纯指责。

网络扩展解释二

《诲让》的意思

《诲让》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传授、教导、引导、指点。它通常用来形容通过言语或行动传授知识、经验或技能给他人。

拆分部首和笔画

《诲让》由“言”和“让”两个部首组成。

它的总笔画数为14个,其中“言”部分的笔画数为4个,而“让”部分的笔画数为10个。

来源和演变

《诲让》的来源较为明确,它由古代文字演变而来。古代的文字形状更加复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经历了简化和规范化的过程,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熟知的形态。

繁体写法

《诲让》的繁体写法为「誨讓」。在一些地区或者特定场景下,人们仍然使用繁体字来书写这个词语。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常常与现代有所不同。在古代,「诲让」的写法可能更加繁琐且复杂。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逐渐简化,形成了我们今天熟悉的写法。

例句

1. 作为一位老师,我们的职责就是要诲让学生,帮助他们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2. 他经常向我们诲让一些生活经验,让我们不断进步。

组词

1. 诲人不倦:形容一个人尽心尽力地不厌其烦地教导他人。

2. 授课:指教学者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

3. 引导:引领、指导、帮助他人实现某个目标或采取某种行动。

近义词

1. 教导:传授知识、经验或技能给他人。

2. 指点:给予指导、建议或提示。

反义词

愚昧、愚笨:形容无知、缺乏智慧或理解能力。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