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切地悔恨。 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下:“及官留都,復取 朱子 之書而檢求之,然後知其晚歲固已大悟舊説之非,痛悔極艾,至以為自誑誑人之罪不可勝贖。” 郭沫若 《集外·我對于國防文學的意見》:“但當了漢奸也并不自由,或甚至過的是地獄生活,心裡也老實在痛悔,甚至日夜以淚洗面。” 巴金 《滅亡》第十四章:“但是她一旦離開了他,特别在夜深人靜的時候,他便感覺到劇烈的良心上的痛悔。”
“痛悔”是一個漢語詞彙,通常指深切而痛苦的悔恨,強調因意識到錯誤、過失或罪行而産生的強烈自責和懊悔情緒。以下是詳細解析:
“痛”
“悔”
組合後,“痛悔”意為因過去的錯誤或罪行感到極度懊悔,并伴隨精神上的痛苦。
詞語 | 差異點 | 例句 |
---|---|---|
後悔 | 程度較輕,多用于日常小過失 | “我後悔沒帶傘。” |
悔恨 | 強調怨恨與遺憾交織 | “他悔恨自己錯失機會。” |
忏悔 | 含宗教或道德救贖意味,側重行為修正 | “信徒向神父忏悔罪行。” |
“痛悔”是一種強烈、深刻的悔過情感,需滿足兩個條件:
《痛悔》一詞由兩個漢字組成,指的是對某個錯誤、過失或過去所做的事情感到極度痛苦和悔恨的心情。它是一種内心的忏悔和懊悔,表示對錯誤行為的深深懊悔和自責。
痛(tòng):由“疒”(病)和“甬”(公)兩個部首組成,總共有12個筆畫。
悔(huǐ):由“忄”(心)和“每”(每)兩個部首組成,總共有9個筆畫。
《痛悔》一詞最早出自《詩經·南馮·衛風》:“痛悔心疾我懷佗。”現代漢語中沿用至今。
在繁體字中,痛(痛)和悔(悔)的寫法基本相同,隻是形狀上稍有不同。
在古時候的漢字書寫中,痛(痛)和悔(悔)的字形稍有不同。例如,如《說文解字》中,痛的字形寫作“痌”,悔的字形寫作“悔”。這些古代字形在現代漢字書寫中已經很少使用。
1. 他發現自己所做的事情錯得離譜,内心充滿了痛悔之情。
2. 過去的錯誤讓她日夜不安,痛悔不已。
3. 痛悔之後,他決定改正錯誤,努力彌補過失。
痛悔的相關詞組有:“痛悔不已”、“後悔莫及”、“懊悔不已”等。
痛悔的近義詞包括:“懊悔”、“自責”、“忏悔”等;反義詞為“安慰”、“釋然”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