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泛指田野。 南朝 梁 江淹 《到主簿日箋詣右軍建平王》:“﹝ 淹 ﹞常欲永辭冠劍,弋釣畎壑。” 南朝 梁 江淹 《從蕭骠騎新帝壘》詩:“仄待飈霧晏,方從畎壑遊。”
“畎壑”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字面、比喻及文學應用等角度綜合解析:
1. 基本釋義
2. 文學與曆史用法
南朝梁文學家江淹曾在《到主簿日箋詣右軍建平王》中寫道:“弋釣畎壑”,此處“畎壑”代指田野,表達歸隱田園的意境()。類似用法亦見于其詩作《從蕭骠騎新帝壘》:“方從畎壑遊”,進一步強化了該詞與自然田野的關聯。
3. 使用場景
4. 補充說明
部分文獻(如、3)側重“泛指田野”的釋義,可能與具體語境或曆史演變相關,需結合上下文理解。
如需進一步探究古籍中的用例,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江淹文集。
《畎壑》(quǎn hè)一詞是漢語詞彙,常用于描述山地、田野或自然景觀的樣貌。它表示溝壑縱橫、錯落有緻的地形,通常指大小河流、水渠相間的平原地區。
《畎壑》的部首是畎(田字旁)和壑(土字旁),部首畎表現了詞義的田地屬性,壑則表現了地勢低窪的屬性。
根據畎壑的組成,它的總筆畫數為21畫(畎:9畫,壑:12畫)。
《畎壑》這個詞最早出現在《詩經·秦風·瞻卬》中,其中用來形容秋天農田裡的風景。
《畎壑》的繁體字寫作「畋壑」,畋字的釋義也與田地有關。壑字的繁體為「壢」,它意味着山谷或溝渠。
在古代,畎壑的寫法也有一些變異。比如,壑字可以寫作「壋」、「壒」或「闆」。畎字曾寫作「畋」。當然,這些寫法在現代已經不再使用了。
1. 農田之間,畎壑交錯,構成了一幅美麗的田園風光。
2. 他帶領我們穿越畎壑,來到了一片甯靜的山谷。
組詞:畎田、田壑、田畈、山壑、壑谷
近義詞:谷壑、溝壑、山溝、澤壑
反義詞:高原、平原、土坡、丘陵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