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 時警衛 解縣 、 安邑 兩鹽池的武裝組織。 宋 趙彥衛 《雲麓漫鈔》卷二:“其雇於官而種鹽者曰攬戶……邏卒百人,曰護寶都,以防盜者。”《宋史·食貨志下三》:“引池為鹽,曰 解州 解縣 、 安邑 兩池。墾地為畦,引池水沃之,謂之種鹽……募巡邏之兵百人,目為護寶都。”
“護寶都”是宋代專門設立的一支武裝組織,主要用于保護重要的鹽池資源。以下是詳細解釋:
“護寶都”指宋代負責警衛解縣(今山西運城解州鎮)和安邑(今山西運城安邑)兩地鹽池的官方軍事組織。這一名稱源于其核心職責——守護被視為“國寶”的鹽池資源。
該詞屬于曆史專有名詞,現代主要用于研究宋代經濟、軍事制度或鹽業史的文獻中,日常使用較少。
如需進一步了解相關古籍原文或鹽業史細節,可參考《雲麓漫鈔》和《宋史》等史料。
《護寶都》是一個成語,意為保護寶貴的財富和資源的地方。
《護寶都》的拆分部首是手和阝,總計6個筆畫。
《護寶都》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後漢書·公孫述傳》中的故事。原文是“願以起複故地,為帝王雲台鼎寶圖之所,成護寶都市。”
《護寶都》的繁體字為護寶都。
古時候,《護寶都》的寫法為護寶都。
他們在這個城市建立了一個護寶都,維護着這個地方的一切珍貴資源。
護衛、寶藏、都市、保護
保護財富的地方、財富守護之城、寶藏之都
破壞財富的地方、放任浪費之城、無視寶藏的地方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