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勿有的意思、勿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勿有的解釋

沒有。《墨子·兼愛下》:“古者 文 武 為政均分,貴賢罰暴,勿有親戚兄弟之所阿。”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勿有”是古漢語中具有否定含義的複合詞,其核心意義為“不應存在”或“禁止持有”,常見于先秦文獻與訓诂注解中。從構詞角度分析:“勿”為否定副詞,表示禁止或勸阻;“有”表存在或領屬,二者結合形成對事物存在狀态的否定。

在《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20年修訂版)中,“勿”字條第三項釋義明确标注:“與‘有’連用,構成‘勿有’,表示對存在狀态的否定”。例如《禮記·檀弓》中“勿有封樹焉”,鄭玄注疏指出此處的“勿有”即“不應設置”之意。

該詞在近現代漢語中已鮮少獨立使用,但在方言研究領域仍有留存。北京大學《古代漢語虛詞詞典》記載,閩南語部分方言區仍保留“勿有”作為否定性應答短語,相當于普通話“沒有”的表達方式。

需特别注意,“勿有”不同于現代漢語的“沒有”。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現代漢語語法研究》對比分析,“勿有”側重于主觀否定意願,而“沒有”側重客觀事實陳述,二者在語義焦點和語用場景上存在本質區别。

網絡擴展解釋

“勿有”是古代漢語中的一個複合詞,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略有差異。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勿有”主要表達兩種核心含義:

    • 表示“沒有”:如《墨子·兼愛下》中“勿有親戚兄弟之所阿”,即強調不存在偏私關系。
    • 表示“不要有”:在祈使句中用于禁止或勸阻,如“切勿有失”。
  2. 詞源與演變

    • 該詞由否定副詞“勿”(表禁止)和動詞“有”組合而成,最早見于先秦文獻,如《墨子》。
    • 現代漢語中已較少單獨使用,但在成語或仿古語境中仍有留存。
  3. 使用場景

    • 典籍引用:多見于古文,如“牧守之徒……勿有所縱”(例句)。
    • 現代仿古用法:常見于強調公正、嚴謹的場合,例如“執法如山,勿有一事不公”。
  4. 相關例句

    • 古例:“貴賢罰暴,勿有親戚兄弟之所阿”(《墨子》)。
    • 今例:“乳牙列極為重要,切勿有輕視傾向”。
  5. 注意事項

    • 現代口語中通常不單獨使用“勿有”,而用“沒有”“不要有”替代。
    • 在書面語中若使用此詞,需注意語境是否符合仿古或強調莊重的表達需求。

如需更多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墨子》等文獻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安濟标颠憋氣伯成瞋目粗官存義達變待價而沽大曆體調熟獨舂讀卷躲風法眷廢退分外公賣關西孔子谷簾講集叫嘑潔操矜愛金鲸計窮途拙捐放均濕舉重抗捐淚巴沙梨雲夢鸾皇毛筍墨癡甯可玉碎,不能瓦全迫措蒱酒淺末前仆後繼骞期起場清鍋冷竈清清泠泠三五傳柑山杯深解沈潭失得誓信堂選通天眉通中透骨酸心亡死屋鼠鮮潤潤嫺習系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