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末僚的意思、末僚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末僚的解釋

低級僚屬。常用作謙詞。 南朝 梁 鮑至 《奉和往虎窟山寺》:“復茲承乏者,頒名厠末僚。” 北齊 朱瑒 《與徐陵請王琳首書》:“ 瑒 早簉末僚,預參下席。降 薛公 之吐握,荷 魏公 之知遇。”《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二回:“老兄之強項風骨,着實可敬!現在官場中哪裡還有第二個人!祇可惜屈於末僚。”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末僚”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用于謙稱自己的職位卑微或身份低微。以下從多個角度詳細解析其含義及用法:

一、基本詞義

“末僚”指低級官員或下屬官吏,常作為自謙之詞使用。該詞由“末”(末尾、次要)和“僚”(官吏)組合而成,字面含義為“地位最低的官吏”。

二、字詞分解

三、曆史出處與用法

  1. 南北朝時期:南朝梁詩人鮑至在《奉和往虎窟山寺》中寫道“頒名厠末僚”,以“末僚”自謙身份低微。
  2. 北齊時期:朱瑒在《與徐陵請王琳首書》中自稱“早簉末僚”,表示自己早年僅是低級官吏。
  3. 近代文學:如《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提到“屈於末僚”,形容官員因職位低微而不得志。

四、語境特點

五、相關延伸

在古漢語中,類似表達還有“微臣”“下官”等,均屬于自謙類稱謂。需注意,“末僚”更強調官職層級而非個人品德。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上述來源的原始文本。

網絡擴展解釋二

末僚

末僚是指位于下級、末尾的官員,也可以泛指末尾、次要的職位或職員。該詞的拆分部首是木和人,筆畫數為10。

末僚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作為官吏系統的一部分。在古代官吏系統中,朝廷的官員按照等級和職務劃分,末僚則是位于末尾的官員,通常職位較低。末僚在政治體制中扮演着次要的角色,屬于下層官員。

在繁體字中,末僚的寫法為「末僚」,字形相對簡單清晰,并沒有太大變化。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末僚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但基本形态保持一緻。例如,末僚可能被寫成「末僚」或「末寮」等。

以下是一些關于末僚的例句:

1. 他在單位裡隻是個末僚,沒什麼發言權。

2. 這個職位隻是一個末僚的職位,不需要太大責任。

3. 在中國古代,末僚通常是承擔一些輔助工作的官員。

末僚的一些組詞包括:末位、末梢、末端、屬僚等。

末僚的一些近義詞包括:下屬、下級、次要、輔助等。

末僚的一些反義詞包括:首位、首要、重要、高層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