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碎剮淩遲的意思、碎剮淩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碎剮淩遲的解釋

見“ 碎割淩遲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碎剮淩遲”是古代中國的一種極刑,指用刀将犯人身體零碎切割,使其在極度痛苦中死亡,俗稱“千刀萬剮”或“剮刑”。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定義與形式
    該刑罰通過将人體逐片切割緻死,過程極其殘酷,旨在延長受刑者的痛苦。根據和記載,“淩遲”最早出現于五代時期,宋代被正式納入法典,明清沿用,常用于懲處謀反等重罪。

  2. 曆史背景
    網頁提到,“淩遲”作為最殘忍的死刑之一,執行方式因朝代而異:有的先斷四肢再割喉,有的從面部、手足開始切割,最後剖腹斬首。其名稱“淩遲”也寫作“陵遲”,象征刑罰如緩坡般逐漸加劇受刑者的痛苦。

  3. 文學例證
    該詞在文學作品中常被引用以渲染殘酷場景。例如,清代小說《說唐》提到“碎割淩遲”用于描寫官員被處決的情節;現代作家歐陽山在《三家巷》中也用“碎剮淩遲”形容壓迫的恐怖。

  4. 同義詞與注音
    “碎剮淩遲”與“碎割淩遲”同義,拼音為suì guǎ líng chí(注音:ㄙㄨㄟˋ ㄍㄨㄚˇ ㄌㄧㄥˊ ㄔˊ),多見于古籍和詞典釋義。

該刑罰于1905年被清政府廢除,但其殘酷性仍作為曆史暴政的象征被廣泛讨論。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曆史文獻或刑法演變研究。

網絡擴展解釋二

碎剮淩遲的意思

《碎剮淩遲》是一個成語,形容非常殘忍的酷刑方法。意思是将人肢解成碎片、剖開成塊、淩遲緻死,以使病人遭受最大的痛苦。

拆分部首和筆畫

這個成語由三個漢字組成,分别是:“碎”、“剮”、“淩”,它們的部首分别是石(矶)字旁、刀(刂)字旁、冫字旁。根據每個字的筆畫數,它們分别是7畫、10畫、9畫。

來源

《碎剮淩遲》一詞來源于古代中國的司法制度,是一種古代的酷刑方法。這種酷刑用來對待重大的犯罪分子,尤其是那些刑罰不能減輕的人。

繁體

繁體字為《碎剮淩遲》。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成語“碎剮淩遲”的古時候寫法是“碎剮淩遲”,字形略有區别,但意思相同。

例句

法官宣布判決後,犯罪分子被判處了《碎剮淩遲》的死刑。

組詞

碎身五馬分屍、刀光血影、聲名狼藉

近義詞

酷刑殘忍、折磨折磨、飽受折磨

反義詞

和平寬容、人道主義、友善對待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