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扶同的意思、扶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扶同的解釋

(1).符合;附和。《魏書·濟南王匡傳》:“於時議者,多雲 芳 是,唯黃門侍郎 孫惠蔚 與 崇 扶同。”《隋書·經籍志二》:“﹝《紀年》﹞其著書皆編年相次,文意大似《春秋經》。諸所記事,多與《春秋》、《左氏》扶同。” 唐 杜牧 《上李司徒相公論用兵書》:“ 劉悟 卒, 從諫 求繼,與扶同者隻 鄆州 隨來中軍二千耳。” 明 王廷相 《慎言·君子》:“ 鄭興 、 賈逵 以扶同顯貴, 桓譚 、 尹敏 以乖忤淪棄。”

(2).夥同。 元 無名氏 《殺狗勸夫》第四折:“那告狀人指陳實事,都是些扶同捏合的虛詞。” 明 劉若愚 《<酌中志>自序》:“﹝ 太祖 ﹞創交結近侍官員之律,禁扶同奏啟之條。”《清史稿·高宗紀一》:“寝 許容 署 湖北 巡撫之命,留 晏斯盛 任,仍申誡言官扶同糾論。”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扶同”的漢語詞典釋義

扶同(fú tóng)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在現代漢語中使用較少,主要出現在曆史文獻或特定語境中。其核心含義為:

  1. 共同附和、串通

    指與他人聯合,采取一緻行動(多含貶義),尤指在隱瞞真相或從事不正當行為時相互配合。例如在司法語境中,“扶同”表示證人、官吏等串通作僞證或徇私舞弊。

    引證:《漢語大詞典》釋為“猶夥同;共同”。如明代馮夢龍《醒世恒言》:“若非通同作弊,定是扶同誣陷。”

  2. 協同、隨同

    在部分語境中可表中性義,指跟隨或協助他人行動,但此用法較少見。

    引證:《辭源》注:“附和,同夥。”如清代黃六鴻《福惠全書·刑名部》:“吏胥扶同禀覆。”


權威文獻用例佐證


近義詞辨析

注:現代漢語中,“扶同”已被“串通”“勾結”等詞替代,僅存于研究古籍或法律史文獻中。


參考資料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年)
  2. 《辭源》(第三版,商務印書館,2015年)
  3. 《唐律疏議》(中華書局點校本)
  4. 《明史·刑法志》(中華書局校勘本)

網絡擴展解釋

“扶同”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種含義:

  1. 符合;附和
    指觀點或行為與他人一緻,常帶有被動或盲從的意味。例如《魏書·濟南王匡傳》提到“唯黃門侍郎孫惠蔚與崇扶同”,即指孫惠蔚附和崇的觀點。在《隋書·經籍志二》中,也提到《紀年》的内容“多與《春秋》《左氏》扶同”,強調文獻間的契合。

  2. 夥同;共同參與
    表示與他人聯合行動,多用于負面語境。如元雜劇《殺狗勸夫》中“扶同捏合的虛詞”,即指串通編造謊言。明代劉若愚的《酌中志》也提到“禁扶同奏啟之條”,暗指勾結行為。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相關古籍注釋。

别人正在浏覽...

百草百日咳暴上彪炳播藝侈侈重頭戲黜革箠搒促刺到位德本財末疊韻發悟妃子副貢生臯舟宮監挂心腸圭窦姑餘含哀橫霄鴻鵝候賬壞裳爲袴黃老甲馬營賤隸箋天積誠戒訓九灋九死不悔攫盜寬假連茵離合風詅蚩符留别六工劉海粟利源媒證齧臂為盟拗攏平進親類全歸三神山懾息收造雙睩嗣述停着尪伛僞君子相斫書鮮潤潤洗兒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