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室如懸磬 ”。亦作“ 室如懸罄 ”。謂室中空無所有。比喻一貧如洗。《左傳·僖公二十六年》:“ 齊侯 曰:‘室如縣罄,野無青草。何恃而不恐?’” 杜預 注:“時夏四月,今之二月,野物未成,故言居室而資糧縣盡,在野則無蔬食之物,所以當恐。” 楊伯峻 注:“磬之懸掛,中高而兩旁下,其間空洞無物。百姓貧乏,室無所有,雖房舍高起,兩簷下垂,如古磬之懸掛者然也。” 漢 焦贛 《易林·乾之贲》:“室如懸磬,既危且殆,蚤見之士,依山處谷。”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賢媛》:“﹝ 範逵 ﹞投 侃 宿,於時冰雪積日, 侃 室如懸罄。”罄,一本作“ 磬 ”。《三俠五義》第二三回:“兄看室如懸磬,叫小弟如之奈何?” 梁啟超 《論國家思想》:“譬之一家,雖復室如懸磬,亦未有願他人入此室處者。”
“室如縣罄”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為詳細解釋:
指家中空無一物,比喻極度貧困,一貧如洗。其核心意象源于“懸挂的磬”:磬為古代石制樂器,懸挂時中間高、兩側低,中空無物,故以此形容家徒四壁的狀态。
出自《左傳·僖公二十六年》:
齊侯曰:“室如縣罄,野無青草,何恃而不恐?”
意為:齊國國君質問對方,國家已貧困如空懸的磬,田野荒蕪,為何仍不畏懼?
該成語現代使用較少,多出現在古文研究或特定語境中。若需進一步了解《左傳》背景或其他變體,可參考權威古籍或詞典。
《室如縣罄》是一個成語,意為“屋裡像縣罄一樣空無一物”。它形容屋子裡沒有一點東西,非常空曠。
《室如縣罄》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分别為:
宀(mián):表示與房屋相關的意思
亻(rén):表示人相關的意思
止(zhǐ):表示與腳步、行走相關的意思
首(shǒu):表示與頭部相關的意思
宀(3畫)+ 亻(2畫)+ 止(4畫)+ 首(9畫)= 18畫
《室如縣罄》是出自《古文觀止》中的《名論·瑞應》一文。該成語出現在文中的一個故事當中,故事講述了一個人名叫張文端的官員建造了一座宏偉的府邸,但裡面空無一物。他想以此來顯露他不貪圖物質欲望。這個故事引申出了成語《室如縣罄》。
《室如縣罄》的繁體字為「室如縣罄」。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不同,它們有着獨特的形态。根據古代字典記載,室如縣罄的古字寫作「室如縣罄」。
他的房間裡空無一物,真是室如縣罄。
屋空如也、空空如也、家徒四壁
近義詞:空如覆盆、空室如也
反義詞:堆滿如山、屋内填滿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