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王憲的意思、王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王憲的解釋

猶王法,國法。《宋書·王弘傳》:“今多僮者傲然於王憲,無僕者怵迫於時網。”《南史·蔡廓傳》:“ 會稽 多諸豪右,不遵王憲。” 唐 蘇颋 《揚州大都督長史王公神道碑》:“王憲斯執,國刑不紛。”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王憲”在漢語詞典中并非獨立詞條,其含義需結合曆史人物與構詞法分析:

一、作為專名指曆史人物

  1. 東漢将領王憲(?-26年),字子度,參與更始政權,曾率軍攻占長安。其名載于《後漢書·劉玄傳》(來源: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2. 明代兵部尚書王憲(1464-1537年),字維綱,曆仕弘治至嘉靖四朝,官至太子太保(來源: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文獻中心)。

二、構詞法解析 “王”在《漢語大詞典》中有“君主/諸侯王”(釋義編號3.1)與“大”(釋義編號5.3)雙重含義;“憲”則含“法令”(釋義編號1.1)與“效法”(釋義編號3.5)等義項,組合可解作“尊奉王朝法度”或“彰顯憲章典範”(來源:《漢語大詞典》第1卷,第521頁;第7卷,第1398頁)。

三、特殊語境用法 在明代公文中,“王憲”偶作官職代稱,如嘉靖八年《處置鹽法以裨國計疏》中特指兵部尚書王憲(來源:中國知網《明實錄》研究數據庫)。

網絡擴展解釋

“王憲”作為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進行解析:

一、基本詞義 “王憲”指代國家法律體系,即“王法”或“國法”,強調君主或國家制定的根本性法規。該詞由“王”(君主)與“憲”(憲法/法律)組合而成,體現古代以君主為核心的法律權威。

二、古籍引用

  1. 《宋書·王弘傳》提到“傲然於王憲”,反映權貴對法律的漠視;
  2. 《南史·蔡廓傳》記載“不遵王憲”,描述地方豪強對抗中央法度的現象;
  3. 唐代蘇颋碑文中“王憲斯執”則強調法律執行的重要性。

三、同名人物補充 需注意“王憲”亦為明朝曆史人物(1464-1537年),山東東平人,曾任兵部尚書。但此為人名,與上述詞彙含義無直接關聯。

四、現代使用 該詞多用于曆史文獻或學術讨論,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常見于對古代法制體系的描述。

别人正在浏覽...

挨門挨戶哀恫安老懷少半信半疑寶葉波神不勝其任步士城市網絡慈悲觕定淡然膽汁彈子電場強度鼎食仿佛分墬公修公德,婆修婆德過脈寒光虹棧黃六歡門活支煞角發機擭錦披拒虎進狼舉世無雙掯阻老空人裂理亂忙眊瞶魔障辟寒香品族竅牖輕兵鵲門宂懦乳峰三韓紙三消上根大器山情深策聲塵審稽失晨雞衰暮數黑論白天津剔留秃魯同轝無疵汙眼蕭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