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着頭上的雙鬟。 唐 白居易 《霓裳羽衣舞歌》:“ 上元 點鬟招 萼緑 , 王母 揮袂别 飛瓊 。”
“點鬟”(點鬟)是漢語中的古典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分析綜合呈現:
指着頭上的雙鬟。該詞常見于唐代詩詞,描述女子整理或指向發髻的動作。例如白居易《霓裳羽衣舞歌》中“上元點鬟招萼綠”一句,描繪了仙女整理發鬟的姿态。
部分資料(如)提到“點鬟”可引申為“梳妝打扮”,但此解釋未見于權威典籍,可能是現代語境下的擴展用法,需謹慎使用。
該詞多用于詩詞描寫女性儀态,具有古典意象。例如:
王母揮袂别飛瓊,上元點鬟招萼綠。(白居易詩)
可通過《漢語大詞典》或《全唐詩》進一步查閱相關用例。
《點鬟》是指為女性修飾發髻、梳理頭發的動作或行為,也可指代為女性戴上飾物裝飾頭發。這個詞通常用于描述女子嬌美的儀态和精心打扮。
《點鬟》的拆分部首是「立」和「髟」。它的總共有15筆。
《點鬟》一詞出自中國古代文學作品《紅樓夢》。在小說中,黛玉假扮成賈母身邊的點心衛視打扮賈母的頭發,因此這個詞也被用來形容女人修飾頭發的動作。
《點鬟》的繁體字是「點鬏」。
在古代,「鬏」的上方會加上「彡」,寫作「髢」。而「髢」字的下方會加上「臣」,寫作「鬜」。
她每天早晨都會精心地點鬟,讓自己看起來更加美麗動人。
披髮、擺髻、整髮、梳髮、束髮等
梳妝、打扮、裝飾
亂發、蓬亂、懶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