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布連綴。《韓非子·八奸》:“示之以利勢,懼之以患害,施屬虛辭,以壞其主。” 王先慎 集解引舊注:“設施綴屬浮虛之辭。”
“施屬”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解釋如下:
核心含義
指“散布連綴”,即通過分散的内容或言辭進行連貫的修飾或組織。例如《韓非子·八奸》中提到“施屬虛辭”,即用虛構或浮誇的言辭來迷惑他人。
拆字釋義
該詞最早見于《韓非子·八奸》:“示之以利勢,懼之以患害,施屬虛辭,以壞其主。”
學者王先慎在集解中進一步注解:“設施綴屬浮虛之辭”,強調其通過虛浮言辭進行操控的語境。
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但在特定文獻或學術讨論中仍可見:
如需深入考證,可參考《韓非子》原文及王先慎《韓非子集解》,或漢典、滬江詞典等工具書。
施屬是一個漢語詞彙,它由兩個部分組成:施和屬。
施的部首是方,它的總筆畫數是6。施可以作動詞使用,意為給予、發放、施行等。它廣泛用于描述一種行動或行為,表示對他人進行某種行為的贈予或分配。
屬的部首是屍,它的總筆畫數是6。屬可以作名詞使用,意為所屬關系、屬性、歸屬等。它表示某人或某物所屬的性質或身份。
施屬這個詞的來源較為複雜,它源于古代漢字的逐漸演變和發展。在古代,施寫作「於」,表示給予、施行的意思;屬寫作「屬」,表示所屬、歸屬的意思。隨着時間的推移,這兩個字逐漸發展為現代的施和屬。
在繁體字中,施和屬的寫法與簡體字有所不同。施的繁體形式為「施」,而屬的繁體形式為「屬」。
在古時候,施可以寫作「於」,屬可以寫作「屬」。這些古代寫法在現代漢語中已經不常使用,一般用現代簡化字體來代替。
以下是一些例句:
1. 他施以援手,幫助我度過了難關。
2. 這份文件屬于公司的機密,不得外傳。
組詞:施行、施展、施舍、施工、所屬、歸屬、附屬、屬于
近義詞:給予、分發、作為、歸屬于
反義詞:收取、接受、奪取、失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