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家邦的意思、家邦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家邦的解釋

本指家與國,亦泛指國家。《詩·大雅·思齊》:“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禦于家邦。” 南朝 梁 任昉 《為蕭揚州薦士表》:“臣位任隆重,義兼家邦,實欲使名實不違,徼倖路絶。” 宋 蘇轍 《門下侍郎孫固乞緻仕不許不允批答》之一:“吾不出帷幄臨禦家邦,實賴股肱之良,以持綱紀之要,於其進退顧可輕聽之哉!”《三國演義》第三一回:“昨朝 沮授 軍中失,今日 田豐 獄内亡。 河 北棟梁皆折斷, 本初 焉不喪家邦!” 續範亭 《胡公祠落成過鄭一吊》詩:“将軍浩氣貫天日,繼起何人振家邦。”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家邦”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幾個方面詳細解析:

一、基本含義

“家邦”由“家”和“邦”組合而成,本義指家庭與國家,後泛指整個國家或疆土。其中,“家”代表家庭、家族,“邦”指代國家或政權,合起來體現了傳統觀念中家庭與國家密不可分的關系。


二、引證與出處

  1. 古籍經典

    • 《詩經·大雅·思齊》中最早使用:“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禦于家邦”,意為以德行規範家庭,進而治理國家。
    • 南朝梁任昉在《為蕭揚州薦士表》中提到“義兼家邦”,強調對國家與家庭的雙重責任。
  2. 後世用例

    • 宋代蘇轍在奏章中稱“臨禦家邦”,指代治理國家;
    • 近現代續範亭的詩句“繼起何人振家邦”,則表達了對國家振興的呼籲。

三、近義詞與擴展


四、使用場景

  1. 文學表達:多用于詩詞、古文,強調家國情懷,如“家邦興衰,匹夫有責”。
  2. 現代語境:較少用于口語,但常見于曆史、文化類文本或正式演講中。

“家邦”一詞承載着中國傳統文化中家庭與國家的緊密聯繫,既可用于描述疆土政權,也可表達對家國責任的重視。如需查看更多用例,可參考《詩經》《三國演義》等文獻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家邦的意思

《家邦》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家”和“邦”兩個字組成。它的意思是以家族為單位的國家或國家家族。它代表着家庭和國家密切相關的概念。

拆分部首和筆畫

拆分《家》的部首是宀,它的筆畫數為6;《邦》的部首是阜,它的筆畫數為6。

來源

《家邦》這個詞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文獻中,如《史記》、《春秋》等。它描述了古代中國家庭和國家密不可分的關系,強調了家族和國家的緊密結合。

繁體字

《家邦》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家邦」。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寫法中,家邦的形狀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隨着漢字的演變和發展,字形也經曆了一些變化。然而,雖然形狀可能不同,但詞語的意義通常保持不變。

例句

1. 這個國家的繁榮富強離不開每個家庭的和睦團結。

2. 在古代中國,家邦的紐帶十分緊密,家族的榮譽與國家的榮耀緊密相連。

組詞

1. 家族:指由共同血緣關系的人組成的家庭群體。

2. 國家:指由一定領土和人民組成、有一定政權的社會組織。

3. 家庭:指由父母或其他親屬及其配偶及子女所組成的社會單位。

4. 邦國:指國家、國家間有一定關系的國家。

近義詞

1. 家國:指把家庭和國家看成一個整體,強調家庭和國家的統一。

2. 家族:指家庭人員的集合體,特指具有共同血緣關系的家庭群體。

3. 邦家:指有一定領土、一定人民和一定政權的國家。

反義詞

孤立:指家庭或國家與外界沒有聯繫或關系。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