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遐迹的意思、遐迹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遐迹的解釋

見“ 遐迹 ”。


亦作“ 遐跡 ”。前賢的蹤迹;前人的業績。《漢書·揚雄傳上》:“軼五帝之遐迹兮,躡三皇之高蹤。” 漢 蔡邕 《郭有道碑》:“蹈鴻涯之遐迹,紹 巢 許 之絶軌。” 三國 魏 卞蘭 《贊述太子賦》:“超古人之遐迹,崇先聖之弘基。” 清 宋大樽 《茗香詩論》:“赫矣遐跡,世教賴焉。”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遐迹”是漢語複合詞,由“遐”與“迹”組合而成,具有以下三層含義:

一、本義溯源 “遐”在《說文解字》中釋為“遠也”,指空間或時間的久遠,如《尚書·太甲》載“若陟遐必自迩”;“迹”原指足印,《廣雅》訓作“迹,蹤也”,後引申為事迹、功業。二字合稱最早見于魏晉文獻,如陸機《文賦》“收百世之阙文,采千載之遺韻”中暗含對前代“遐迹”的追慕。

二、引申義項

  1. 曆史遺存:特指古代聖賢或隱士的事迹,如陶淵明《扇上畫贊》“遙望遐迹,載惟其人”,此義項多用于贊頌先哲風範。
  2. 深遠影響:引申為具有跨越時空價值的思想或功業,如《宋書·謝靈運傳》稱屈原“英辭潤金石,高義薄雲天”為“遐迹”典範。
  3. 隱逸蹤迹:在山水文學中可指隱士行蹤,如王維《藍田山石門精舍》注疏将“玩奇不覺遠”解讀為追尋“遐迹”的過程。

三、現代應用 當代多用于學術著作與文學評論,如錢鐘書《管錐編》論及《史記》時,用“遐迹”形容司馬遷對上古史料的考辨之功。該詞在《現代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中被标注為“書面語”,屬文化層次較高的曆史語義詞彙。

參考來源:漢語大詞典(第2版)、漢典網古代文獻庫、王力《古漢語常用字字典》

網絡擴展解釋

“遐迹”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解釋,以下為詳細分析:

一、基本釋義

  1. 前賢的蹤迹或前人的業績(主流含義)

    • 該解釋源自古代文獻,如漢代揚雄《河東賦》中的“軼五帝之遐迹兮,蹑三皇之高蹤”,意為超越五帝、三皇等古代聖賢的功績。蔡邕《郭有道碑》中“蹈鴻涯之遐迹”也指追隨前賢的足迹。
    • 結構解析:“遐”意為遙遠、久遠,“迹”指足迹或事迹,合稱代指曆史人物的成就或典範。
  2. 遠行或離開故鄉(引申義)

    • 現代用法中,“遐”可引申為“遠離”,“迹”為行蹤,因此“遐迹”也可表示離開家鄉遠行(如去外地工作、求學等)。

二、使用場景與例句


三、補充說明

建議結合具體語境判斷詞義,若用于古文解讀,優先參考“前人業績”的釋義。

别人正在浏覽...

避風秉鈞持軸璧砌趁筆床闼處理品春誦夏絃帶圍丹毫丁糧風餐水宿高下在心公度洪同皇弟換骨奪胎簡補腳硬嘉石驚搖晶耀進轄酒囊飯包跨轹匡率庫汗傀儡聯邦麗葩露眠描眉米色鳥徑蹑屣逆書漂涼帶刺剽攘樸疏辟邪普特翹首以待蹊道七高八低清平世界熱情洋溢容儀如已善職石灰受胙衰冠術業速銳秃厮望塵拜伏違天悖人閑人宵盤邪不壓正諧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