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黃發垂髫的意思、黃發垂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黃發垂髫的解釋

黃發:老年人頭發由白轉黃;垂髫:古時單童子未冠者頭發下垂。指老人與兒童。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黃發垂髫"是一個源自中國古代文學的成語,字面意思指黃色的頭發和垂下的頭發,常用來代指老人和小孩,象征着社會的和諧與各得其所。其核心含義如下:

  1. 字面拆解與象征意義:

    • 黃發:指代老年人。古人認為人年老後頭發會由白轉黃(或因年老氣血衰弱、營養不良導緻發色變化),故以“黃發”作為長壽老人的象征,如《詩經·魯頌·閟宮》有“黃發台背”之句。
    • 垂髫:指代兒童。“髫”指兒童垂下的短發。古代兒童不束發,頭發自然下垂,故稱“垂髫”。這是古代對孩童時期的特定稱謂。
  2. 整體寓意與用法:

    • 該成語通常并列使用,作為一個整體概念,泛指老人和小孩,即社會中的老弱群體。
    • 其深層含義在于描繪一種理想的社會狀态:老人得以安享晚年,孩童無憂無慮地成長,各年齡層的人都生活安甯、怡然自得。這體現了古人對社會和諧、生活富足、安居樂業的向往。
  3. 經典出處:

    • 該成語最著名的出處是東晉詩人陶淵明的《桃花源記》:“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 此句生動描繪了桃花源中老人和小孩都自得其樂、生活幸福的景象,成為後世傳頌的經典,也固定了該成語的用法和意境。

“黃發垂髫”并非單純描述頭發顔色或發型,而是通過借代(以部分特征代指整體)的修辭手法,分别指代老人(黃發)和兒童(垂髫)。當兩者并稱時,泛指老少群體,并常蘊含社會安定祥和、人民安居樂業的美好意境,其經典意象源于陶淵明《桃花源記》中對理想社會的描繪。

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黃發垂髫”是漢語成語,指代老人與兒童,常用于描繪和諧安甯的生活場景。以下是詳細解釋:

  1. 詞義分解

    • 黃發:指老年人。因古人認為長壽者頭發會由白轉黃,故以“黃發”象征高壽老人。
    • 垂髫:指兒童。古代兒童未到束發年齡時,頭發自然下垂,稱為“垂髫”。其年齡範圍約三四歲至八九歲。
  2. 出處與演變
    該成語最早見于《詩經·魯頌·閟宮》的“黃發台背”和晉代潘嶽《藉田賦》的“垂髫總發”,後經陶淵明《桃花源記》名句“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廣為流傳。

  3. 用法與語境

    • 作賓語或定語,多用于描述社會安定、百姓安居的圖景,如《桃花源記》中理想社會的象征。
    • 含褒義,體現對和諧生活的贊美。
  4. 文化内涵

    • 黃發:與古代尊老傳統相關,黃發被視為長壽和祥瑞的象征。
    • 垂髫:反映古代兒童發式特征,如男孩“總角”、女孩“丫頭”等,不同發型對應不同年齡階段。
  5. 相關争議
    關于“垂髫”的具體年齡,一說指未冠發的幼童(約3-9歲),另一說結合“總角”等發式,可能涵蓋更廣的兒童期(至13-14歲)。

示例:
“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陶淵明《桃花源記》)

别人正在浏覽...

腤氣鏖鬥筆據逋券財殚力盡谄語陳巷瘡痂打換歹人黨論提防馱擔古怪果隻海潮音涵義黑虎大靈官厚生利用黃骢曲賄通間隔號郊寒島瘦蛟镡節短京派集校開國開議克臂掯留兩接臉子厲揭流涎例轉帽盔兒棉絮彌敬模棱手遷變情屬袪癢襦袴歌聖誡省録石渠收文雙重性樹苗書椠豎窯遂過素谒缇齊同雠委結響銅暇佚西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