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間隔號的意思、間隔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間隔號的解釋

标點符號(·),表示外國人或某些少數民族人名内各部分的分界,也用來表示書名與篇(章、卷)名或朝代與人名之間的分界。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間隔號(·)是中文标點符號之一,主要用于輔助文字記錄語言,具有以下核心功能和用法:

一、定義與讀音

間隔號符號為“·”,讀音為“jiàn gé hào”,由音界號演變而來,在排版中占一個字的位置。


二、主要功能

  1. 分隔人名

    • 表示外國人名或我國少數民族人名各部分的分界,例如:
      諾爾曼·白求恩(分隔姓氏與名字)。
    • 區分複姓或特殊人名,如:愛新覺羅·溥儀。
  2. 連接書名與篇章
    用于書名與篇(章、卷)名之間,例如:
    《史記·項羽本紀》(分隔書名與篇名)。

  3. 間隔日期或事件

    • 分隔月份與日期,如:“九·一八事變”。
    • 若事件日期為個位數且廣為人知,可省略間隔號,如直接寫作“五一勞動節”。
  4. 其他用途

    • 汽車牌號分隔(如“京A·12345”)。
    • 标題中多個并列或承接關系的詞語分隔。

三、注意事項

如需更詳細規則,可參考《标點符號用法》國家标準(GB/T 15834-2011)。

網絡擴展解釋二

間隔號

間隔號是指用于表示兩個時間、地點或概念之間的間隔的符號。它通常用英文中的符號“-”表示,也可以使用其他類似的符號如“–”、“—”等。

拆分部首和筆畫

拆分間隔號的部首是門(mén),它屬于“關門”,其餘部分則是“日”(rì)。它的筆畫數為4畫。

來源和繁體

間隔號最早起源于西方的标點符號,用于表示兩個數字之間的範圍。後來,它在漢語中也被引入,并且用法逐漸擴展到表示時間、地點和概念的間隔。

在繁體中,間隔號通常被稱為「破折號」,在用法上與簡體中的間隔號類似。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并沒有明确的間隔號符號。而是通過在兩個相關概念之間加入一個小的圓點或豎線來表示間隔。

例句

1. 9:00-10:00之間是我們的會議時間。

2. 中國的長城全長約21,196.18千米。

組詞

間隔號的相關組詞有:

1. 間隔:表示兩者之間的距離或時間間隔。

2. 間隔時間:指兩個時間點之間的時間長度。

3. 間隔距離:指兩個地點之間的距離長度。

近義詞

近義詞包括:

1. 連接號:用于表示兩個概念的連接。

2. 範圍符號:用于表示數字或事物的範圍。

反義詞

反義詞包括:

1. 合并號:用于表示合并、相加的符號。

2. 同一號:用于表示兩個或多個相同的事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