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华辞的意思、华辞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华辞的解释

(1).华而不实的话。《庄子·列御寇》:“ 仲尼 方且饰羽而画,从事华辞,以支为旨。”《后汉书·郭太传》:“后之好事,或附益增张,故多华辞不经,又类卜相之书。” 晋 葛洪 《抱朴子·交际》:“不以巧辨饰其非,不以华辞文其失。” 宋 叶适 《始议二》:“今世议论胜而用力寡,大则制策,小则科举……傅合牵连,皆取则於华辞耳,非当世之要言也。”

(2).华丽的文辞。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哀吊》:“夫弔虽古义,而华辞未造;华过韵缓,则化而为赋。” 章炳麟 《国故论衡·文学总略》:“自是以上,乃有鸿儒,鸿儒之文,有经、传、解故、诸子,彼方目以上第,非若后人摈此於文学外,沾沾焉惟华辞之守,或以论説记序碑志传状为文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华辞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可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一、核心释义

  1. 华丽文辞

    指辞藻华美、修饰繁复的言语或文章。此义项源于古代文论,强调语言形式的雕琢之美。如《文心雕龙·情采》云:“绮丽以艳说,藻饰以辩雕,文辞之变,于斯极矣。”其中“藻饰”即与“华辞”意近,体现对文采的推崇。

  2. 浮夸不实之言

    含贬义,指虚饰空洞、缺乏实质内容的言辞。如《论语·雍也》中“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朱熹注“史”为“虚华无实”,暗含对过度文饰的批判。

二、典故与古注溯源

三、现代延伸与辨析

现代汉语中,“华辞”多用于文学批评领域,如评价“辞赋华辞俪句”肯定其艺术性,或批评“空缀华辞”指内容空洞。需结合语境区分褒贬,避免与近义词“丽辞”(偏中性)、“虚辞”(偏贬义)混淆。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第10卷,页768
  2. 王力《古汉语字典》(中华书局,2000)页215
  3. 《文心雕龙译注》(周振甫注,中华书局,1986)页390
  4. 《论语集释》(程树德撰,中华书局,1990)卷十二,页421

网络扩展解释

“华辞”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双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二、详细含义与出处

  1. 华而不实的言论

    • 出自《庄子·列御寇》:“仲尼方且饰羽而画,从事华辞,以支为旨。”意指孔子用华丽的言辞修饰本质,导致偏离主旨。
    • 《后汉书·郭太传》提到后人增补的记载“多华辞不经”,批评其虚浮不可信。
    • 用法示例:

      “不以华辞文其失”(葛洪《抱朴子·交际》),强调不应用虚华言辞掩饰错误。

  2. 华丽的文辞

    •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哀吊》指出,吊唁文体若过分追求辞藻华丽(“华过韵缓”),容易流于赋体形式。
    • 章炳麟在《国故论衡》中批评后世文人“沾沾焉惟华辞之守”,即仅注重文辞修饰而忽视内容深度。
    • 文学应用举例:

      唐代刘禹锡诗句“恩华辞北第,潇洒爱东山”,此处“华辞”与“潇洒”对应,体现文辞之美。


三、现代用法示例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代典籍中的具体用例,可参考《庄子》《文心雕龙》等文献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罢省拔赵旗璧润层霄长鉟抄手乘墉赤情楚谣黕黑打下得意洋洋斗南一人钝刀子割肉感洞跟头拐仙国望衡量家落交警郊路金翿进鸩金字磕伏恐畏狂貙宽减浪态老莱服劳劬乐容离情别绪陆机雾帽徽谬然爬山虎缥色飘游频送期会秦帝女轻镳朊脯丧氛三绺梳头,两截穿衣霜旻书卷四围讨俏甜适罤筌铜牙汍波妄见问道于盲吴拨四武略歇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