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審慎地考慮,順,通“ 慎 ”。《墨子·非攻下》:“是故古之知者之為天下度也,必順慮其義,而後為之行。”
“順慮”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析:
“順慮”指審慎地考慮,其中“順”為通假字,實際含義是“慎”(即謹慎)。該詞強調在行動或決策前需經過周密思考,而非字面意義上的“順從”。
詞源與古籍引用
最早見于《墨子·非攻下》:“古之知者之為天下度也,必順慮其義,而後為之行。”,此處“順慮”即指智者治理天下時需謹慎考量道義後再行動。
通假字說明
“順”在此處通“慎”,屬于古漢語中的通假現象,因此“順慮”等同于“慎慮”。
部分解釋(如)提到“順從他人意見”,但結合古籍用例和通假字分析,此說法不夠準确。核心含義應為“謹慎思考”,而非單純順從他人。
“順慮”是古漢語中強調審慎決策的詞彙,需注意其通假字特性。現代使用中可引申為對複雜問題進行全面、細緻的考量。
順慮(shùn lǜ),是一個動詞短語,表示按照順序思考、考慮問題或處理事務。
拆分部首和筆畫:順(白字頭):部首示意為豎立的人行走的樣子,總筆畫數7;慮(心字旁):部首示意為心髒,總筆畫數6。
來源:順慮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經典文獻《尚書·大傳》中的“曰順,曰慮”。其中,“曰”是表示引用的意思,而“順”表示按照、順從,而“慮”則是指思考、考慮。
繁體:順慮在繁體中的寫法為「順慮」。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中,順慮的寫法并沒有太多變化,基本上和現代字形相同。
例句:在做決策時,我們必須要有順慮,不能盲目行事。
組詞:順道、順暢、順心、順從。
近義詞:順理、順序、順利。
反義詞:違逆、背離。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