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晉武帝 時, 何曾 生活豪奢,食日費萬錢,猶雲無下箸處。後用以形容富人飲食奢侈無度。《晉書·何曾傳》:“每燕見,不食太官所設,帝輒命取其食。蒸餅上不坼作十字不食。食日萬錢,猶曰無下箸處。” 清 錢泳 《履園叢話·雜記下·四字》:“每一日餐費,至十餘金,猶嫌無下箸處。”
無下箸處(wú xià zhù chù)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漢語成語,其字面意思是“沒有可以下筷子的地方”,深層含義則形容飲食過于奢侈豐盛,反而讓人不知從何下筷。以下是詳細解析:
字面含義
指宴席上菜肴極多、過于奢華,導緻用餐者面對滿桌珍馐竟無從選擇落腳點下筷。
來源:《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年)第7冊,第1023頁。
引申意義
比喻物質條件過度優渥,反而使人無所適從或心生厭倦,暗含對驕奢生活的批判。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第1381頁。
此成語典出《晉書·何曾傳》:
“食日萬錢,猶曰無下箸處。”
西晉大臣何曾生活奢靡,每日飲食耗費萬錢(相當于數萬人民币),卻仍抱怨飯菜過于豐盛而無處下筷。這一記載成為後世諷刺揮霍無度的經典例證。
來源:《晉書》卷三十三,中華書局點校本,1974年。
例:現代人追求“精緻生活”,但若過度消費,反倒陷入“無下箸處”的虛妄。
來源:《漢語成語考釋詞典》,劉潔修編著,商務印書館,1989年。
來源:《古漢語詞彙綱要》,蔣紹愚著,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年。
“無下箸處”是一個漢語成語,形容富人飲食奢侈無度,字面意思是“沒有可以下筷子的地方”,暗指食物雖多卻仍挑剔不滿。以下是詳細解釋:
該成語不僅反映古代貴族生活的浮華,也對現代人具有警示意義,提醒避免過度追求物質享受,倡導節儉。
如需進一步了解典故細節,可查閱《晉書·何曾傳》或清代《履園叢話》相關章節。
谙記邦成半音襯供搊擡湊拍檔案跌卦踶齧馬對景傷情凡費法宇俸銀風月債桴思噶喇高鹗宮衞攻治詭森森過法鍋魁扞格亨孰謊告回腸火樹僭奪澆季擊掬刻鍊扣問筐簍寬猛并濟窺測困知勉行括發連木柳木腿慢令女色僻側毗尼青年人啓釁繞梁之音三邦沙海蛇神牛鬼手背邃幕桃花色通往土滿鵚鹙屼立物穆獻果向早獢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