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堠子的意思、堠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堠子的解釋

古時築在路旁用以分界或計裡數的土壇。每五裡築單堠,十裡築雙堠。 宋 陳師道 《後山詩話》:“ 吳 僧《錢塘白塔院詩》曰:‘到 江 吳 地盡,隔岸 越 山多。’餘謂分界堠子語也。” 元 張國寶 《羅李郎》第三折:“出 陳州 五裡巴堠子,無明夜到京師。” 況周頤 《蕙風詞話續編》卷二:“ 宋 諺:‘饞如鷂子,懶如堠子。’”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堠子”是一個較為生僻的古代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與“堠”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堠”指古代用于标記裡程的土堆或石堆,類似今天的裡程碑。通常每五裡設一堠(短堠),十裡設雙堠(長堠),用以計算道路距離。例如蘇轼詩中曾寫“亂山橫翠嶂,落日淡孤堠”,即描繪了這種路标。

  2. 結構與功能
    堠子多為土築或石砌,部分會刻有文字标明裡程,常設于驿道旁。它不僅是交通标志,也與古代郵驿系統相關,為傳遞文書、官員出行提供參照。

  3. 曆史背景
    此制始于秦漢,隋唐後逐漸規範化。《唐書》記載“凡三裡一候,五裡一堠”,宋代《集韻》亦注“堠,封土為台,以記裡也”。明清時期隨驿站制度完善,堠的實用功能減弱。

  4. 其他含義
    在少數文獻中,“堠”偶指軍事瞭望台,但此義項與“堠子”的裡程标記本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區分。

若需進一步考證,建議查閱《漢語大字典》或《辭源》等工具書,并注意結合文獻中的上下文分析具體用法。

網絡擴展解釋二

堠子

堠子是一個古漢字,意思是指山脊。它由堠和子兩個部分組成。

堠字的部首是土,表示與土地有關。堠的拆分部首是土和亠,亠表示覆蓋在土上的意思。堠的筆畫數是11畫。

堠子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語,是古時候描述山脊的一個詞彙。

在繁體字中,“堠”這個字保留了其原有的意思和形态。

在古時候漢字寫法中,堠有多種變體寫法,如堠、斅、厚等。不同的時代和地區可能有略微的差異。

例句:
1. 遠望藍天,山巒起伏,遠處一道堠子般的山脊勾勒出美麗的風景線。
2. 我們沿着堠子行走,感受到大自然的壯麗和甯靜。

組詞:山堠、堠道、堠嶺、峰堠等。

近義詞:山脊、山嶺、山巒。

反義詞:山谷、山槽。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