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後知的意思、後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後知的解釋

(1).覺悟較晚。亦指覺悟較晚者。《孟子·萬章上》:“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覺後知,使先覺覺後覺也。” ********* 《民權主義》第三講:“先知先覺者為發明家,後知後覺者為宣傳家,不知不覺者為實行家。”

(2).後來的知己。《呂氏春秋·恃君》:“ 豫讓 笑而應之曰:‘是﹝為﹞先知報後知也,為故君賊新君矣。’” 陳奇猷 集釋:“‘是’下當從《策》補‘為’字,否則文不成義……此文‘是為先知報後知’猶言為 智伯 報 襄子 耳。”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後知”一詞在漢語中有以下兩層含義:

一、核心釋義

  1. 覺悟較晚的人
    指對事物本質或道理領悟較遲的人,常與“先知”形成對比。

    • 源自《孟子·萬章上》:“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覺後知,使先覺覺後覺也。”
    • 孫中山在《民權主義》中以此比喻社會分工:“先知先覺者為發明家,後知後覺者為宣傳家。”
  2. 後來的知己
    特指在特定事件後産生的理解者或共鳴者。

    • 《呂氏春秋》中豫讓所言:“是為先知報後知也”,即用此義。

二、延伸用法


三、現代語境示例

  1. 情感領域:形容感情反應遲鈍,如“對愛情後知後覺”。
  2. 社會觀察:網絡熱議“80後是否知道傳統手工藝”等話題,體現代際認知差異。

可通過(查字典例句)、(經典文獻)等來源獲取更多例證。

網絡擴展解釋二

《後知》的意思

《後知》是一個成語,意思是事後才知道,後悔時已經為時太晚。

拆分部首和筆畫

《後知》這個成語的拆分部首是“彳”和“口”,其中,“彳”部表示走路的意思,“口”部表示說話的意思。總共有8個筆畫。

來源

《後知》這個成語源于古代中國的一則寓言故事。故事中,一個人因為過于輕信他人,錯失了一個重要機會。事後他深感後悔,懊悔自己沒有在事前多加思考。于是,人們用“後知”這個成語來形容事後才知道或後悔已經太晚的情況。

繁體

《後知》的繁體字是「後知」。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與現在略有不同。《後知》的古時候寫法為「後知」。

例句

他辭職後才後知後覺地意識到自己犯了一個巨大的錯誤。

組詞

後知後覺、悔過自新、悔過書、追悔莫及、事後聰明。

近義詞

事後才知、事後諸葛亮。

反義詞

謹慎、精明、察言觀色。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