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後秦的意思、後秦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後秦的解釋

十六國之一。為羌族 姚萇 所建,史稱 後秦 (公元384年-417年)。《晉書·地理志上》:“既而 姚萇 滅 苻 氏,是為 後秦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後秦”一詞有兩種含義,需根據語境區分:

一、曆史政權(主要含義)

後秦(384年-417年)是十六國時期羌族建立的政權,由姚苌創立。其核心信息如下:

  1. 政權沿革

    • 建立背景:淝水之戰後前秦衰落,羌族首領姚苌于384年自稱“萬年秦王”,386年稱帝定都長安(今西安)。
    • 疆域範圍:鼎盛時控制今陝西、甘肅東部、河南及山西部分地區。
    • 滅亡:417年東晉劉裕北伐攻破長安,末帝姚泓投降,後秦亡。
  2. 重要事件

    • 姚苌殺苻堅:385年俘殺前秦君主苻堅,終結前秦政權。
    • 姚興治世:姚興在位時提倡儒學、發展經濟,并迎請高僧鸠摩羅什翻譯佛經。
    • 與北魏關系:曾與北魏和親,後期因北方局勢變化逐漸衰落。
  3. 曆史地位
    後秦是十六國中較具影響力的少數民族政權,其統治促進了關隴地區的民族融合與文化發展。


二、成語含義(罕見用法)

“後秦”在少數語境中作為成語,表示“事物發展到最後階段或無法挽回的狀态”,例如:“此事已如後秦,難以逆轉。”
(注:此用法較為生僻,日常使用需謹慎,避免與曆史名詞混淆。)

若需進一步了解後秦曆史細節,可查閱《晉書》或十六國專題研究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後秦的意思

後秦是指中國曆史上五胡十六國時期中的一個政權,它建立于公元384年,結束于公元417年。後秦的地理範圍包括今天的甘肅、陝西和甯夏地區。

拆分部首和筆畫

後秦的拆分部首為“後”和“禾”,筆畫數為7。

來源和繁體

“後秦”一詞起源于《資治通鑒》中,它指的是前秦滅亡後,由姚弋仲子孫所建立的政權。在繁體字中,“後秦”保持不變,仍然寫作“後秦”。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現代的“後秦”用繁體字寫作“後秦”,而古代的“後秦”常用古篆字形,寫作“後覃”,音讀為“hòu qín”。

例句

在曆史書中,我們可以找到關于後秦政權的相關記載。

組詞

組詞:後秦政權、後秦皇帝、後秦王朝。

近義詞

近義詞:後秦朝、新秦。

反義詞

反義詞:前秦、東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