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后秦的意思、后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后秦的解释

十六国之一。为羌族 姚萇 所建,史称 后秦 (公元384年-417年)。《晋书·地理志上》:“既而 姚萇 灭 苻 氏,是为 后秦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后秦是中国历史上十六国时期由羌族建立的割据政权(公元384年-417年),其词义解析可从汉语词典释义与历史文献两个维度展开:

一、词源释义 《汉语大词典》将“后秦”定义为十六国时期羌人政权名称,因继承先秦、前秦等以“秦”为国号的王朝序列而得名,特指姚苌在长安建立的政权。该词条强调“后”字体现政权更迭中的时序关系与正统性诉求。

二、历史沿革 据《十六国春秋》记载,后秦由姚苌于384年反叛前秦苻坚后创立,定都长安(今陕西西安),极盛时期控制今陕西、甘肃、河南等地区。第二代君主姚兴推行“律法简明,赋役均平”政策,成为十六国中较具治理能力的政权。

三、文化特征 《中国佛教史》指出后秦以“崇佛重教”著称,姚兴迎请龟兹高僧鸠摩罗什至长安译经,设立中国首个国立译经场逍遥园,完成《妙法莲华经》《金刚经》等43部佛典翻译,奠定汉传佛教经典体系基础。

四、政权终结 《资治通鉴》记载417年东晋刘裕北伐攻破长安,末代君主姚泓出降,后秦灭亡。其存续时间虽仅34年,但在民族融合、法典制定(如《律略》)、佛教传播等方面具有特殊历史地位。

网络扩展解释

“后秦”一词有两种含义,需根据语境区分:

一、历史政权(主要含义)

后秦(384年-417年)是十六国时期羌族建立的政权,由姚苌创立。其核心信息如下:

  1. 政权沿革

    • 建立背景:淝水之战后前秦衰落,羌族首领姚苌于384年自称“万年秦王”,386年称帝定都长安(今西安)。
    • 疆域范围:鼎盛时控制今陕西、甘肃东部、河南及山西部分地区。
    • 灭亡:417年东晋刘裕北伐攻破长安,末帝姚泓投降,后秦亡。
  2. 重要事件

    • 姚苌杀苻坚:385年俘杀前秦君主苻坚,终结前秦政权。
    • 姚兴治世:姚兴在位时提倡儒学、发展经济,并迎请高僧鸠摩罗什翻译佛经。
    • 与北魏关系:曾与北魏和亲,后期因北方局势变化逐渐衰落。
  3. 历史地位
    后秦是十六国中较具影响力的少数民族政权,其统治促进了关陇地区的民族融合与文化发展。


二、成语含义(罕见用法)

“后秦”在少数语境中作为成语,表示“事物发展到最后阶段或无法挽回的状态”,例如:“此事已如后秦,难以逆转。”
(注:此用法较为生僻,日常使用需谨慎,避免与历史名词混淆。)

若需进一步了解后秦历史细节,可查阅《晋书》或十六国专题研究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本部鞭靮不由采鳞岑壑撑撑敕警宠重酬犒打蛇打七寸典簿东房断长补短绯桃锋端分斤拨两负负阁学钩排观音手汉阴机宏雅化作简劲瀸汙箭衣娇嚬竞心剧任开天窗课督苦思老蚕作茧乐行忧违榴颗煤窑密章谜字挠沮尿鳖平估钳髠乾挣青冰轻卒锐兵荣草软懦彡彡省睡升统声猷识察史臣时谚时宰趟子拖磨偎妻靠妇香喷喷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