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旨的意思、詞旨的詳細解釋
詞旨的解釋
言辭意旨。 三國 魏 曹植 《上責躬應诏詩表》:“詞旨淺末,不足采覽,貴露下情,冒顔以聞。” 宋 陳鹄 《耆舊續聞》卷五:“四六用經史全語,必須詞旨相貫。”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宮夢弼》:“惟一客 宮夢弼 ……詞旨清灑, 柳 與寝處時最多。” 田北湖 《與某生論韓文書》:“ 韓愈 《原道》,貌為正論,亦儒家之功臣歟!顧詞旨不屬,語迫氣促,支離而為之,若未完篇也者。”
詞語分解
- 詞的解釋 詞 (詞) í 語言裡最小的可以獨立運用的單位:詞彙。詞書。詞典。詞句。詞序。詞組。 言辭,話語,泛指寫詩作文:歌詞。演講詞。誓詞。詞章。詞律(文詞的聲律)。 中國一種詩體(起于南朝,形成于唐代,盛行
- 旨的解釋 旨 ǐ 意義,目的:意旨。要旨。主旨。言近旨遠。 封建時代稱帝王的命令:旨令。奉旨。 美味:旨酒。甘旨。旨蓄(貯藏的美好食品)。 筆畫數:; 部首:日;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詞旨”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言辭的意旨或主旨,即通過語言表達的核心意圖或思想。以下從定義、出處、結構、應用等方面詳細解釋:
1.基本定義
- 詞旨(拼音:cí zhǐ)指言辭的意圖、主旨或深層含義,強調語言表達的思想核心。例如,三國時期曹植在《上責躬應诏詩表》中自謙“詞旨淺末”,即表示自己言辭的意旨淺薄。
2.詞源與結構
- “旨”的獨立含義:本義為“味道甘美”(如“甘旨”),後引申為“意圖”“命令”等(如“聖旨”)。其字形由“匕”(勺子)和“口”組成,象征用勺子将美味送入口中,後逐漸抽象化為表達思想的核心。
- “詞”與“旨”結合:指通過詞語傳達的核心意圖,強調語言與思想的統一性。
3.文學與曆史用例
- 古代文獻:宋代陳鹄在《耆舊續聞》中提到骈文需“詞旨相貫”,即要求文辭與主旨連貫;清代蒲松齡《聊齋志異》用“詞旨清灑”形容人物言辭的雅緻灑脫。
- 現代應用:多用于分析文學作品或曆史文獻,指代文本的核心思想或作者的表達意圖。
4.相關概念
- 近義詞:主旨、要旨、意旨。
- 反義詞:詞不達意、言不及義。
5.權威性補充
- 據高權威性來源(如《詞旨》詞條),該詞在古代文論中常被用于評價文章的立意與表達是否統一。
若需進一步了解“旨”的演變或具體文獻中的用例,可參考《說文解字》或古典文學評注。
網絡擴展解釋二
《詞旨》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詞語的深刻含義或主旨。它的拆分部首是讠和旨,旨作為主旨的意義符號,表示本詞的深意。
《詞旨》的筆畫數為5畫,其中讠占2畫,旨占3畫。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它是在古代詞學和文化領域中産生的,并被用來描述詞語背後的深層含義和意義。
在繁體字中,與《詞旨》對應的詞語是「詞旨」,拆分部首及筆畫都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詞旨》并沒有明确的規定。不同的書法家和時代可能會有不同的寫法和書寫風格。
以下是一個例句:《該篇文章的詞旨深邃,引人深思》。
一些相關的組詞包括:詞義、詞彙、詞語、詞彙量等。這些詞語都與「詞」這個主題有關。
近義詞有:詞義、意義、内涵等,它們都指向一個詞語的深層含義。
反義詞是困難,它與《詞旨》的意思相反,表示詞語的表面含義或字面意思。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