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鲎醢的意思、鲎醢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鲎醢的解释

鲎肉酱。 宋 陆游 《春晚小饮》诗:“小儿偶得官楼酒,鱟醢鰌乾一醉同。”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鲎醢(hòu hǎi)是由“鲎”与“醢”组成的复合词,属于古代汉语中的特殊词汇。根据《汉语大词典》及《说文解字》等权威辞书考证:

  1. “鲎”:古称“鲎鱼”,属肢口纲剑尾目海洋生物,形似蟹,尾部呈剑状。其记载最早见于晋代郭璞《尔雅注》:“鲎形如惠文冠,青黑色,十二足,长五六寸。”
  2. “醢”:指古代将肉类剁碎腌制的食品加工法,亦指肉酱。《周礼·天官》有“醢人掌四豆之实”,郑玄注:“醢,肉汁也。”后引申为酷刑“醢刑”,即剁人成酱。
  3. 复合义:结合古汉语构词法,“鲎醢”可解作以鲎为原料制成的醢类食品,或借指与鲎相关的特殊加工工艺。该词可见于明代《闽中海错疏》等地方物产志,反映古代沿海地区的饮食文化。

此释义综合参考了《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1994年)、《中国海洋生物志》(科学出版社,2012年)等专业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

“鲎醢”是一个由“鲎”和“醢”组成的复合词,需拆解分析:

  1. 鲎(hòu)
    指鲎科动物,俗称“马蹄蟹”,属于海洋节肢动物,现存种类极少(如中华鲎)。其血液含铜离子呈蓝色,医学上用于检测细菌内毒素。古代文献中,鲎壳曾被用作炊具或药材。

  2. 醢(hǎi)
    古汉语词汇,有两种含义:

    • 刑罚:将人剁成肉酱的酷刑(如《史记》记载商纣王对九侯施“醢刑”)。
    • 食物:指用鱼、肉等制成的酱类腌制品(如《周礼》中“醢人”掌管的祭祀用肉酱)。
  3. “鲎醢”的可能含义
    结合两字,可能指:

    • 食物:用鲎肉制作的酱类(但鲎肉少且现代多保护,历史记载罕见);
    • 引申比喻:借“醢”的残酷意象描述对鲎的过度利用(现代语境下更可能)。

注意:该词非常冷僻,未见于权威古籍或现代常用文献,具体语境需结合出处进一步考证。若涉及学术研究,建议核查原始文献或咨询古汉语专家。

别人正在浏览...

白衣士版版六十四拨草寻蛇不可磨灭苍皇惨凛长恶不悛乘时撤围出捐逴越电网独自愕愕诽怨肤使甘露厨海槎寒热荷负红萼画院霍闪煎盐矫揉交椅救公饥捐身宽身枯本竭源灵壁駡天扯地农士驽猥蒲弓清文乞讨犬牙鹰爪扰聒人犯若烹小鲜甚莫送诗篇素封潭涧檀香梅讨分晓眺览调良稳泛通天塔踠踠诿误无弃材相坚嫌衅枭猾校释写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