僚品的意思、僚品的詳細解釋
僚品的解釋
猶衆官。《舊唐書·永王璘傳》:“ 吳郡 採訪使 李希言 乃平牒 璘 ,大署其名, 璘 遂激怒,牒報曰:‘寡人上皇天屬,皇帝友于,地尊侯王,禮絶僚品,簡書來往,應有常儀。’”
詞語分解
- 僚的解釋 僚 á 官:官僚。 舊指同在一起做官的:僚屬(下屬的官吏)。僚友。僚佐。幕僚。 古代對一種奴隸或差役的稱謂。 筆畫數:; 部首:亻; 筆順編號:
- 品的解釋 品 ǐ 物件:物品。産品。贈品。戰利品。 等級,種類:品名。品類。品色。品位。 性質:品質。品行(妌 )。品節(指人的品行節操)。人品。 體察出好壞、優劣等:品評。品第(品評優劣而定其等級)。品味(品
專業解析
"僚品"是一個古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指代古代官員的等級、職位或身份地位。其核心含義可以從字義分解和古代官制文化兩方面理解:
-
字義分解:
- 僚 (liáo): 本義指官吏、同官或同僚。在“僚品”一詞中,主要指“官吏”或“官職”。
- 品 (pǐn): 本義指事物的種類級。在中國古代官制中,“品”特指官員的等級制度,如“九品中正制”中的“品”,用以區分官員的高低貴賤、俸祿多寡和職權範圍。
- 合義: “僚品”即“官吏的等級”或“官職的品級”。它直接指代官員所處的具體級别,是其身份、地位、權力和待遇的官方标識。
-
古代官制文化背景:
- 中國古代有着嚴格的官僚等級制度,如秦漢的“秩石制”、魏晉南北朝至明清的“九品中正制”及“九品十八級”等。“僚品”正是這種等級制度的具體體現。
- 官員的“品”決定了其官職名稱(如“一品大員”、“七品知縣”)、俸祿标準、官服顔色與圖案(如明清時期的“補子”)、儀仗規格、參政權責範圍等。
- “僚品”不僅是一個行政管理的工具,也是社會等級秩序的重要組成部分,深刻影響着古代社會的政治運作和人際關系(如上下級關系、同僚交往)。
“僚品”指的就是古代官員的等級、品階或職位級别。它反映了中國古代官僚體系中以“品”為核心、嚴格區分官員身份地位和職權的制度特征。
參考來源:
- 釋義主要依據《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辭源》(商務印書館)、《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等權威漢語工具書中對“僚”、“品”及古代官制相關詞條的闡釋。同時參考了中國古代政治制度史研究的相關通識(如《中國曆代官制》等)。
- 由于具體線上詞典鍊接可能變動或無法直接指向精确詞條,此處建議查閱上述權威工具書的紙質版或官方認可的電子數據庫(如商務印書館《辭源》網絡版、漢典網 zdic.net 等)獲取最準确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
“僚品”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 含義:指“衆官”,即衆多官員的統稱。該詞常用于古代文獻中,強調官員群體或同僚的層級關系。
- 字義分解:
- 僚:指官吏或同僚,如“僚屬”“僚友”。
- 品:指等級、類别,如官員的品階。
出處與用法
- 典型例證:見于《舊唐書·永王璘傳》。唐代永王李璘在回複吳郡採訪使李希言的公文中,自稱“禮絶僚品”,強調自己地位高于普通官員,體現古代官場等級制度。
- 語境特點:多用于強調官員群體的層級或禮儀規範,例如公文書信中的稱謂差異。
現代適用性
該詞屬于曆史詞彙,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主要出現在古籍研究或曆史文獻分析中。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官制或具體案例,可參考《舊唐書》等史料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哀癯桉樹霸持變理波阜撥滅不驗彩翠齒躐饬拏邨酒盜烏對不住返影戆暗告化子廣緝光前絶後悍梗桁渡砉剨敬惶徑駿驚事僦舍科校連挺麗人天龍華寺籠街論德使能濾水羅杩子面壁磨磚鳴啭慜念末喜内闼嫋嫋亭亭潛默纃缞曲趣入夥上書房蛇婆霜衣誰家宿計貪墨成風提理體亮通變媮快豚臑文面五縣閑平鮮犞限約洩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