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磈礨的意思、磈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磈礨的解釋

見“ 磈壘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磈礨是漢語中一個較為生僻的疊韻連綿詞,主要用于形容山石或事物的形态。其詳細釋義如下:

一、基本釋義

  1. 山石堆積貌

    指山石高低不平、嶙峋堆積的狀态。例如《楚辭·淮南小山〈招隱士〉》中“嶔岑碕礒兮,硱磳磈礨”,王逸注:“磈礨,山形也。”此義強調山勢的嶙峋突兀。

  2. 高低不平的塊狀物

    引申指石塊、土塊等表面凹凸不平的物體。如明代劉基《題雜畫卷子》詩:“枯樹磈礨,霜枝潇灑。”此處形容枝幹結節盤曲之态。

二、語義源流

三、文獻用例

《楚辭·招隱士》:

“嶔岑碕礒兮,硱磳磈礨。”

——洪興祖《楚辭補注》釋:“山形險怪,參差嵯峨。”

清代黃景仁《登鎮海城樓觀海》:

“潮聲磈礨走萬雷,倒卷天雲入杯酒。”

以“磈礨”拟潮水撞擊礁石的轟響與激蕩之态。

四、同源詞辨析


參考資料:

  1. 王逸《楚辭章句》(中華書局點校本)
  2. 洪興祖《楚辭補注》(中華書局,1983年)
  3.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4年)
  4. 《說文解字注》(段玉裁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5.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14年)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磈礨”一詞的解析:

  1. 字形與讀音

    • 磈:讀作“wěi”,形聲字,石字旁,與石頭相關。
    • 礨:讀作“lěi”,結構為上下疊加,同樣以石為部首。
  2. 基本釋義

    • 磈:本義指石頭高低不平的狀态,引申為突兀、險峻的山石,如《楚辭》中“磈硊”形容怪石嶙峋。
    • 礨:指堆積的石頭或小石堆,常用于描述地質形态。
  3. 組合詞義 “磈礨”連用多形容山勢險峻、怪石嶙峋的景象,常見于古文或詩詞中,例如:

    “山形磈礨,若虎踞龍盤”(模拟古文例句)。

  4. 文化關聯 該詞與山水畫、古典園林藝術中的“疊石造景”理念相關,體現自然奇崛之美(參考古代造園文獻意象)。

  5. 使用建議 因屬生僻詞,現代漢語極少使用,若在古籍或特定文本中遇到,需結合上下文進一步分析具體修辭意圖。

若您有具體出處或語境,可提供以便更精準解讀。

别人正在浏覽...

隘人豻侯八閩逼喻垂情趣董底物鬥蟲蹲風眼笃至豐熾簠簋不饬隔違鈎盤詭讬國史國婿古稀翰桧蒿箭洪德定則化療火中蓮賈胡家眷簡墨腳地羁鴻金窗今雨迥然不羣九大經絶手寇暴曠貴郎貓禮拜日論著民豪謀劃畝積泡菜平施匹撲輤輿慶笑寝食俱廢讓牍宂弱石堰石印私威台盞貪主銅山西崩,洛鐘東應頭行忘餐廢寝烏裘校室西班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