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過十天。 唐 薛用弱 《集異記·于凝》:“故人宰 宜祿 ,因訪飲酒,涉旬乃返。”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錄》卷下:“縱兵出獵,涉旬不返。” 清 陳裴之 《湘煙小錄·瑞蘭雪涕拜題》:“然涉旬以來,惟見以眼淚洗面。”
“涉旬”是一個漢語詞彙,通常用于文言或書面語境。以下是詳細解釋:
多用于描述時間跨度(以十天為周期),常見于曆史文獻或古典文學,現代使用較少。例如:
涉旬是一個漢語詞彙,原指過了滿二十天但不滿三十天的時間。現代用來形容月份中的第二十天到第二十九天,即本月的下旬。這個詞一般用來表示一個月内接近結束的時期。
涉的部首是水,總筆畫數為8。旬的部首是臼,總筆畫數為6。
涉旬的來源較為明确,是隋唐時期出現的詞語。它的意思最初是指一個月的第二個旬,即20到30號。後來,這個詞的意義逐漸發展演變為本月的下旬。
涉旬的繁體字是「涉旬」,沒有什麼差異。
據研究,涉旬在古時候的寫法比現代稍有不同。其古體寫法為「涉」的字形上面多了一個「足」字旁,表示與「行走」相關的意思;「旬」的字形上面的「日」字旁和右邊的「丿」省略了,隻保留了左邊的「勹」部分。
- 她的生日在這個月的涉旬,我們正在計劃給她一個驚喜派對。
- 這個月的涉旬是我最喜歡的時候,因為可以放松一下,準備迎接新的一個月。
- 後涉:指按時間順序往後推算,比喻隨着時間的推移。
- 伺涉:指暗中觀察,謹慎行動。
涉旬的近義詞包括:下旬、月底。
涉旬的反義詞是上旬,指月份中的前10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