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不守法紀,放肆妄為。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人民反清鬥争資料·福建漳浦縣鄉民仇教事》:“ 福建 漳浦縣 天主教民,平日橫行不法,縣令又極意袒護,故平民銜恨次骨。”
“橫行不法”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為詳細解釋:
1. 拼音與釋義
拼音為héng xíng bù fǎ,意為“行動蠻橫、肆無忌憚,專做違法的事”。強調不守法律、肆意妄為的貶義行為。
2. 出處與典故
3. 語法與用法
4. 近義詞
與“橫行霸道”“飛揚跋扈”“肆無忌憚”等詞義相近,均指蠻橫且無視規則的行為。
5. 延伸理解
該成語多用于批判個人或群體違法亂紀,體現對法律和道德的踐踏,如《前漢演義》中趙高“橫行不法”緻秦二世昏聩亡國的曆史典故。
如需具體例句或更多曆史背景,可參考《周禮》《辛亥革命》等文獻原文。
《橫行不法》是一個漢語詞彙,意為邪惡或不法行為橫行,形容惡勢力或犯罪行為猖獗盛行的狀态。
拆分部首:
橫(héng):這個字的左邊是木字旁,右邊是人字旁。
行(xíng):這個字的上面是彳字旁,下面是巾字旁。
筆畫:《橫行不法》共14個筆畫。
來源: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漢字演變過程。橫行是指以執法者不知道、不認識、無法分辨或者看不見的狀況下進行。不法則代表着違法犯罪的行為。橫行不法就是指那些惡勢力在執法者無能為力的情況下肆無忌憚地進行犯罪活動。
《橫行不法》的繁體字為「橫行不法」。
在古時候,橫行不法的寫法可能與現代略有不同,而且會有不同的音、義、形變。古時候的寫法就不再常用和流通。
1.最近在這個城市,各種*********力量橫行不法,給人民帶來了很多不安。
2.法制薄弱的地方常常會出現橫行不法的情況,需要加強執法力度。
1.橫行霸道
2.橫行無忌
3.橫行亂象
4.橫行不義
5.橫行強勢
1.肆虐
2.猖獗
3.橫行無忌
1.遵法守紀
2.循規蹈矩
3.品行端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