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獬廌的意思、獬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獬廌的解釋

(1).即獬豸。 晉 張協 《七命》:“拉甝虪,挫獬廌。”《新唐書·酷吏傳·侯思止》:“獬廌不學而能觸邪,陛下用人安事識字?” 清 二石生 《十洲春語》卷中:“獬廌不飲惡溪水,鳳皇愛占青桐枝。”參見“ 獬豸 ”。

(2).指古代禦史等執法官戴的獬豸冠。 明 陶宗儀 《辍耕錄·譏省台》:“民間頗言其(禦史大夫 納璘 )貪……有人大書于臺之門曰:‘苞苴賄賂尚公行,天下承平恐未能;二十四官徒獬廌, 越王臺 上望 金陵 。’”

(3).指代禦史等執法官。 唐 李商隱 《謝往桂林至彤庭竊詠》:“鳳凰傳詔旨,獬廌冠朝端。”一本作“ 獬豸 ”。 馮浩 箋注引《新唐書·儀衛志上》:“朝日,禦史大夫領屬官至殿西廡……内門開,監察禦史領百官入 宣政門 。”參見“ 獬豸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獬廌”(xiè zhì)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神獸,具有深厚的法律文化象征意義。以下從多個角度詳細解釋:

  1. 字形與讀音
    “獬廌”是“獬豸”的異寫形式,兩者讀音均為xiè zhì。古體“法”字寫作“灋”,其中“廌”即為獬廌,體現了其與法律的淵源。

  2. 形象特征
    據文獻記載,獬廌形似鹿或羊,頭生獨角,雙目圓睜,能通人言、辨善惡。《漢書》描述其“似鹿而一角”,《異物志》稱其“獨角高額”。

  3. 象征意義

    • 司法公正:獬廌遇人争鬥時,以角觸不正直者,成為司法公正的化身。傳說臯陶曾用獬廌斷案,實現“天下無冤獄”。
    • 皇權象征:漢代認為獬廌生于朝廷象征“刑罰得中”,明代将其與剛烈之士的人格相聯繫。
  4. 曆史演變
    戰國時楚王制“獬豸冠”,秦代賜予禦史佩戴,後演變為法官代稱。清代禦史官服仍繡獬廌圖案,延續了神判法時代的文化遺迹。

  5. 文化影響
    獬廌形象被融入法律機構命名(如“獨角獸司法考試網”),其辨是非的特性成為法治精神的圖騰,至今在法學教育領域被廣泛引用。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神判法或“灋”字演變,可查閱《古書解讀初探》及《說文解字》相關研究。

網絡擴展解釋二

獬廌的意思

《獬廌》(xì zhì)是指中國神話中的一種神獸,又稱為“獨角獸”或“犀牛獸”。它是古代文化中的一種象征,常常被描繪為擁有一隻角的神奇獸形,有着獅子的頭、鹿的身子、牛的尾巴和馬的蹄子。獬廌被認為具有非凡的能力和力量,被人們視為吉祥的象征。

拆分部首和筆畫

《獬廌》的拆分部首是“王”和“犬”,拆分後的部首分别是玉和犬,其中“玉”作為左部首,表示與玉石有關,而“犬”作為右部首,表示與犬有關。《獬廌》的總筆畫數是18畫。

來源和繁體字

《獬廌》一詞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神話文化中,被廣泛運用于文學作品、藝術創作和傳統繪畫中。繁體字“獬廌”在形狀上更加複雜,包含更多的筆劃。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獬廌》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因為在不同的曆史時期和地區,漢字的形狀和書寫方式也會有一定的變化。然而,無論古代漢字的具體寫法如何變化,它們都試圖以簡潔的方式表達事物的形象和含義。

例句

1. 傳說中,隻有皇帝才能擁有獬廌的标志,象征着他的尊貴和權力。

2. 在這個故事中,獬廌以其威嚴和神秘的形象守護着宮廷。

組詞

豐獬(fēng xì):指人或物的富饒和珍貴。

瑞獬(ruì xì):表示吉祥和幸運的犀牛獸。

近義詞

瑞獸、神獸、靈獸

反義詞

兇獸、惡獸、野獸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