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ospel;educate;instruct;teach,quidance;give guidance] 教育指導;教誨開導
新的教導
(1).教育指導。《國語·晉語二》:“ 杜原款 将死,使小臣 圉 告于 申生 ,曰:‘ 款 也不才,寡智不敏,不能教導,以至于死。’”《後漢書·窦融傳》:“臣 融 年五十三。有子年十五,質性頑鈍。臣 融 朝夕教導以經蓺,不得令觀天文,見讖記。” 杜鵬程 《在和平的日子裡》第三章:“自己剛出手做工作,就是這副樣子!團組織的教導……同學們臨别的贈語,又記取了多少?”
(2).引申為指點,指引。《警世通言·況太守斷死孩兒》:“ 支助 道:‘你既不肯引我去,我教導你一個法兒,作為你自去上手何如?’”《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十:“僧道:‘三四裡外有個小娘子,在那裡採桑,是他教導我的。’”
(3).唆使;指使。 唐 李德裕 《論朝廷事體狀》:“今 韋宏質 受人教導,輒獻封章,則是賤人圖柄臣矣。”《古今小說·滕大尹鬼斷家私》:“必是平昔間與他妻子有奸, 趙裁 貪你東西,知情故縱。以後想做長久夫妻,便謀死了 趙裁 。卻又教導那婦人告狀,撚在 成大 身上。”
“教導”是一個漢語詞彙,通常指通過言傳身教的方式對他人進行知識、技能或品德的引導和教育。以下是詳細解析:
核心詞義
“教導”強調用系統的方法或經驗指引他人,使其獲得成長或改進。例如:“老師教導學生如何獨立思考未引用到具體網頁。”它既包含理論知識的傳授,也涉及行為規範的示範。
結構解析
近義詞辨析
使用場景
注意事項
使用時需注意對象和語境。例如,上級對下級說“教導”顯得自然,而平輩之間可能用“建議”更合適。此外,過度強調單向傳授可能隱含權威感,需根據情境調整語氣。
“教導”是一個雙向過程,既要求施教者具備能力,也需受教者主動吸收,常帶有積極的情感色彩,如尊重或感激。
《教導》是一個用來表示教育、指導或引導的詞彙。這個詞彙由兩個部首組成:攴(pū)和寸(cùn)。攴部表明了這個詞與教育相關,寸部則表示了動作或行為的意思。
《教導》的拼音為jiāo dǎo。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漢字演變過程中。在繁體字中,教導被寫作「敎導」,其中「敎」是指宗教或學校,「導」則是指引導。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是不斷變化的。在《康熙字典》中,教導的字形為「教」與「堂」的組合。這個組合表示了在教堂中進行教育和指導的意思。
以下是對「教導」的例句:
1. 作為父母,我們應該盡職盡責地教導我們的孩子。
2.老師應該善于教導學生如何學習和成長。
一些與「教導」相關的詞彙:
組詞:教育、指導、引導、輔導
近義詞:教誨、教授、指點、啟發
反義詞:迷惑、誤導、忽悠、糊弄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