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梃擊的意思、梃擊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梃擊的解釋

(1).持棍棒毆擊。也泛指以暴力攻擊。《辛亥革命前十年時論選集·去矣與會黨為伍》:“則無政府革命,直以平民之力,梃擊王庭,鋤刈豪右兼并之家。”

(2).指晚 明 三案之一的梃擊案。 萬曆 四十三年(1615年), 張差 手執木棍,闖進太子住的 慈慶宮 ,打傷守門太監。被執後供系 鄭貴妃 ( 神宗 寵妃)手下太監 龐保 、 劉成 引進。時人懷疑 鄭貴妃 欲謀殺太子。 神宗 與太子不願深究,以瘋颠奸徒為罪,殺 張差 于市,并斃 龐 、 劉 于内庭了案。史稱“梃擊”案。 清 陳睿思 《閱三朝要典》詩:“‘紅丸’‘梃擊’連‘移宮’,三案手翻亂廷平。”參閱《明史·神宗紀》、 清 谷應泰 《明史紀事本末·三案》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梃擊”一詞的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綜合解釋:

一、字面釋義
指持棍棒毆打或暴力攻擊的行為。該詞由“梃”(tǐng,意為棍棒)和“擊”(攻擊)組合而成,原指以棍棒為武器進行襲擊,後泛化表示任何形式的暴力攻擊行為()。

二、曆史事件專指
特指明代萬曆四十三年的“梃擊案”,為晚明三大案之一。事件經過如下:

補充:梃擊案反映了明朝後期宮廷權力鬥争激烈,成為加速明朝衰亡的标志性事件之一。

網絡擴展解釋二

《梃擊》的意思

《梃擊》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用棍棒、棍棒形狀的器具等進行打擊或攻擊。常用來形容暴力行為和毆打。

拆分部首和筆畫

《梃擊》由“木”和“攵”兩個部首組成。具體拆分為:“木”部首表示與木相關的意義,“攵”部首表示與打擊相關的意義。它的總筆畫數為14。

來源和繁體

《梃擊》的來源較為明确,它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中。在繁體中,它的寫法為「梃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經曆了多次演變。《梃擊》在古時候的寫法可能與現代稍有差異,但基本上仍然是由“木”和“攵”兩個部分組合而成。

例句

1. 他用木梃狠狠地梃擊了地面一下。

2. 這種梃擊行為嚴重違反了法律法規。

3. 老師嚴厲地批評了他的梃擊行為。

組詞

組詞示例:梃棒、梃杖、梃手、梃打、梃擊傷等。

近義詞

近義詞示例:擒拿、擊打、毆打、打擊等。

反義詞

反義詞示例:保護、和平、寬容、和解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