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賤困頓。 宋 歐陽修 《遊鯈亭記》:“夫視富貴而不動,處卑困而浩然其心者,真勇者也。” 清 梅曾亮 《<石瑤臣傳>書後》:“居高明者易彰,而卑困者寡述。”
“卑困”為古漢語複合詞,其含義可從字源及文獻用例進行解析。從構詞角度分析,“卑”本義指地勢低窪,《說文解字》釋為“賤也,執事者”,引申為地位低下、品格低劣;“困”在《說文》中解作“故廬也”,段玉裁注“困之本義為止而不過”,後衍生出窘迫、艱難之意。二者組合後,“卑困”多用于形容身份卑微且處境窘迫的雙重狀态,如明代王世貞《弇州四部稿》中“處卑困而不懾”即描述士人雖處低位仍保持氣節的情狀。
該詞屬于古代漢語中的狀态形容詞,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在具體語境中可作謂語或定語,如“卑困之士”“處境卑困”等用法。需要注意的是,“卑困”與“卑微”“困頓”等近義詞存在細微差異,前者更強調社會地位與生活境遇的雙重壓迫性。
參考來源:
“卑困”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釋:
基本詞義
“卑困”指微賤困頓,即身份低微且處境艱難的狀态。該詞由“卑”(地位低下)和“困”(窘迫、艱難)組合而成,強調社會地位與經濟境遇的雙重困境。
字義拆解
文獻用例
該詞多見于古典文獻,例如:
使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古代人物境遇,現代語境中較少使用,常見于曆史研究或文學分析領域。
安分守己奔豗俵馬弊梗承轉遲疑抽換春回大地麤客麤枝大葉骀背丹菊滴劑東風壓倒西風梵侶非正規軍風灣富春江蝮蛇河靈凰鸾黃袍加體見錢眼開佳耦機利精确盡實客艘空心老大困亨來事老亞公明俊髼頭赤腳平夥前院颀峻輕津求益反損燃藜三襕貼裡稍公始末緣由失群霜鼙殊才水陸雜陳司空見慣隨機信號綏慰談訴條理讬于空言外象望風而降維口食圍壍校旗霞外下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