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撐船的人;掌舵的人。《醒世恒言·大樹坡義虎送親》:“原來這稍公,名叫做 張稍 ,不是個善良之輩,慣在河路内做些淘摸生意的。”《清平山堂話本·錯認屍》:“ 喬俊 聽説,大喜,即便開箱,取出一千貫文,便交稍公送過夫人舡上去。”《醒世姻緣傳》第十六回:“隻見一個遮天映日的旋風,從水上撲了船來,船上稍公水手忙了手腳。”
“稍公”一詞的釋義及使用場景如下:
“稍公”指撐船或掌舵的人,常見于古代文獻中,如《醒世恒言》《清平山堂話本》等。其拼音為shāo gōng,屬于古漢語詞彙,現代使用較少。
建議參考《醒世恒言》等原著或權威詞典(如滬江線上詞典)進一步考證。
《稍公》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稍稍的公平、公正。它是由“稍”和“公”兩個字組成。
《稍公》的部首是⺗,讀音為zhǒng。而它的總筆畫數是12畫。
《稍公》這個詞的來源并沒有确切的文獻記載,但可以推測它是由漢字的基本意義組合而成的。稍是表示“稍微、稍許”的意思,而公則表示“公平、公正”的含義,因此将兩個字組合在一起,形成了“稍公”的意思。
《稍公》的繁體字為「稍公」。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和現代有一些差異。對于《稍公》這個詞,古代可能會将它寫作「稍公好」。
1. 法院判決結果相對稍公一些,獲得了廣大人民的認同。 2. 這個裁判做得相當稍公,沒有偏袒任何一方。
1. 稍縱即逝 2. 稍事整頓 3. 微觀公平
1. 相對公正 2. 少許公平 3. 細微公道
1. 歧視 2. 偏見 3. 不公平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