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外像 ”。
“外象”是“外像”的異體寫法,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兩種解釋:
外治之法
指處理外部事務或調節外在狀态的方法。例如《文選·江淹〈雜體詩·許徵君〉》中提到“單生蔽外象”,呂向注解為“不明外治之法”。這一用法多見于古代文獻,強調對事物外在層面的治理。
佛教術語
指通過外在言行、樣貌等表現出的善惡美丑。《西遊記》第二回中,菩提祖師講法時提到“外像包皮”,即強調修行需超越表象的迷惑。此義項側重于通過外在現象洞察内在本質。
補充說明
建議結合具體文獻語境進一步分析其含義。
《外象》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外表的樣子或外觀。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蔔」和「目」。蔔部表示蔔筮,目部表示眼睛。它的拆分筆畫為9畫。
《外象》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語,也是一種繁體字。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在有所不同。以《外象》為例,繁體寫法為「外像」。繁體字的筆畫更多,結構更為複雜。
以下是一些包含《外象》的例句:
與《外象》相關的組詞有:外貌、外觀、外表等。這些詞語都描述了一個事物外在的樣子。
與《外象》意思相近的詞語有:外貌、面貌、相貌等。它們都表示一個人或事物的外表。
與《外象》意思相反的詞語有:内涵、内在。這些詞語強調一個事物内在的品質和特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