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軍中的賞賜。《新唐書·張弘靖傳》:“委成於參佐 韋雍 、 張宗厚 ,又不通大體,朘削軍賜,專以法根治之。”
“軍賜”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含義為軍中的賞賜,指對将士在軍事行動或日常管理中給予的物質獎勵或榮譽表彰。
基本定義
根據《新唐書·張弘靖傳》記載:“委成於參佐韋雍、張宗厚,又不通大體,朘削軍賜,專以法根治之。”此處“軍賜”指代軍隊中應發放的賞賜,但因官員克扣而被削減。
曆史文獻用例
相關擴展
該詞由“軍”(軍隊)和“賜”(上級給予下級賞賜)組成,多用于描述古代軍事體系中的激勵機制。現代語境下已較少使用,需結合具體曆史背景理解。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軍事制度中的封賞體系,可參考《新唐書》《三國志》等文獻原文。
軍賜(jūn cì)是一個漢字詞語,由“軍”和“賜”兩個字組成。
根據部首拆分,軍賜的部首為“冖”(mì),筆畫數分别是4和11。
軍賜的來源可追溯到古代中國。在古代,君主或高級官員會向将領或部下賜予軍功、爵位、獎賞等,以鼓勵他們在戰鬥中作出貢獻。這種賜予與軍事有關的獎勵被稱為“軍賜”。
“軍賜”在繁體中文中的寫法為「軍賜」。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與現代稍有不同。根據古籍資料,古時候漢字“軍賜”的寫法為「軍賜」。
1. 君王為高級将領頒發了軍賜,以表彰他們在戰鬥中的英勇表現。
2. 這位将軍因為取得了戰鬥的勝利,得到了國王的軍賜。
3. 軍賜是軍隊士氣和戰鬥力的重要激勵手段。
軍賜沒有常見的組詞。
軍賜的近義詞有軍獎、軍令、軍榮。
軍賜的反義詞沒有明确的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